(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突破高考命题载体1-3 课后提升达标检测(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突破高考命题载体1-3一、单项选择题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下图为智利Ⅰ至Ⅻ各地区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1.①②③分别表示()A.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B.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C.蒸发量、径流量、降水量D.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2.Ⅰ至Ⅲ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寒流B.地形C.热量D.水源3.与Ⅰ至Ⅸ地区相比,Ⅹ至Ⅻ地区海岸线明显曲折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西风带,风力侵蚀严重B.地处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C.地处中高纬,冰川侵蚀严重D.地处沿海区,海浪侵蚀严重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可知,智利由北至南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因而Ⅰ至Ⅻ地区年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应呈现上升趋势,故②只能表示蒸发量。③在Ⅸ位置右侧坐标读数不到500,不符合当地降水量特征,故①表示降水量,③表示径流量。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Ⅰ至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水源匮乏,因而人口稀少,D对。当地纬度低,尽管受沿海寒流的降温作用,但气温仍较高,热量丰富,A、C错;当地为沿海平原,地形有利于人类活动,B错。第3题,Ⅹ至Ⅻ地区地处西风带,年降水量较丰富,流水作用显著,A错;智利从南至北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B错;南部地区纬度较高,受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形成了很多冰川谷,后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2-升,被海水淹没的冰川谷形成了狭长幽深的海湾,C对;海洋侵蚀不会导致海岸线出现明显曲折,D错。答案:1.B2.D3.C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2019年1月,桑布卡发布“1欧元1套房”的售房消息,附加条件是新房主必须承诺在3年内翻新所购房屋,且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约11万人民币),并为此支付5000欧元的保证金。虽然桑布卡这些空置房屋已年久失修,但是消息发布后数小时内,小镇就收到超过4万封进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不乏来自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的咨询邮件。下图示意桑布卡位置。据此回答4~6题。4.桑布卡推出“1欧元1套房”的根本原因是当地()A.房产过剩,大量房屋闲置B.房屋陈旧,维修资金短缺C.经济衰退,旅游收入减少D.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下降5.除房价因素之外,桑布卡吸引众多咨询者是由于小镇()A.物价较低,翻新费用较低B.景色优美,田园气息浓郁C.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D.濒临海洋,气候冬暖夏凉6.桑布卡为了吸引购房者定居,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B.修葺陈旧房屋,保持历史风貌C.扩大旅游宣传,提升品牌形象D.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桑布卡镇位于西西里岛西南部一个偏僻的河谷平原中,其西北和东南部都分布有规模较大的城市,该镇主要受城市化的影响,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当地大量房屋空置,经济衰退,维修陈旧房屋的资金短缺。所以人口流失是低价售房的根本原因,大量房屋闲置、当地经济衰退和维修陈旧房屋的资金短缺等属于低价售房的直接原因,-3-故选D。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桑布卡镇位于河谷平原上,景色优美,田园气息浓郁,B对。根据材料“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可知,翻新费用较高,A错。桑布卡镇与其西北和东南部城市的距离不太远,如果该镇交通便利,房屋很少会空置,C错。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D错。第6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桑布卡镇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少。因此为了吸引购房者定居该镇,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外还必须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A对。修葺陈旧房屋是购房者三年内要做的,不属于进一步的措施,B错。因为该镇曾经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知名度已经很高,因而品牌形象宣传不是当务之急,C错。当地经济衰退,目前加大教育投入还缺乏资金,D错。答案:4.D5.B6.A读世界某渔场渔业产量重心时空变化图,回答7~8题。7.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A.受沿岸暖流的影响B.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位于寒暖流交汇处D.受东南信风的影响8.该渔场渔业产量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受太阳活动的影响B.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C.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解析:第7题,该渔场所在海域受东北信风的影响,盛行上升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第8题,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东北信风的位置移动导致沿岸上升流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造成渔场渔业产量重心的变化。答案:7.B8.D二、双项选择题(2018·高考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4-9.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10.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解析:第9题,裁弯取直使河道顺畅,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速洪水下泄,故A选项正确;水流速度加快可减少河床淤积,故B选项错误;上游来水量多少与该地河道顺畅与否无关,故C选项错误;裁弯取直可使河流的航运里程减少,故D选项正确。第10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顺裁弯取直前的河道,即将古河道连通,让河水沿古河道流。裁弯取直水利工程通常是沿着河道最窄处取直,古河道应该是老河故道东侧与天鹅洲故道西侧在麋鹿保护区以南相连,天鹅洲故道流入现在的长江河道,而天鹅洲故道并没有与黑瓦屋故道相连,黑瓦屋故道流入长江,由此可见,张智垸所在地一直位于长江河道以北,麋鹿保护区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北,六合垸所在地和永合垸所在地位于原长江河道以南,故选B、D。答案:9.AD10.BD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A.该地可能位于新疆B.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C.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D.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5-12.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江苏各地昼夜等长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C.长江下游伏旱严重D.江淮地区正值梅雨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该地气温日变化较小,不可能是新疆地区,A错误;大气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C正确;图中显示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是12时,而气温最高时约14时,B错误;据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曲线可知,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D正确。故选C、D。第12题,读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的变化曲线,该日我国该地6时日出18时日落,昼长12小时,可判断该日应为春秋分,江苏各地昼夜等长,华北地区秋高气爽,江淮地区的梅雨是6月,长江中下游伏旱是7月,C、D错误。故选A、B。答案:11.CD12.AB三、非选择题13.(2019·徐州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每年10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飞到洞庭湖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喜温和的气候。下面甲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洞庭湖的蓄水面积。(1)分析大雁到达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的原因。(2)大雁到洞庭湖栖息期间,洞庭湖主要是“吞”还是“吐”长江?请说明判断理由。(3)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蓄水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1)结合洞庭湖湖区的气候以及湖泊湿地给大雁提供的食物、生存空间等进行分析。(2)洞庭湖与长江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夏半年,长江流域降水多,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长江水补给洞庭湖;冬半年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水位低,洞庭湖补给长江,即夏季长江“吐”洞庭湖,冬季洞庭湖“吐”长江。大雁到洞庭湖栖息期间,长江流域降水少,洞庭湖水补给长江,即洞庭湖“吐”长江。(3)据图乙可知洞庭湖蓄水面积变化的特点。洞庭湖面积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河流中上游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洞庭湖泥沙淤积,湖泊面积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保意识增强,植树造林,使水土流失减少,同时退耕还湖,保护湿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答案:(1)洞庭湖水面较为宽阔,湿地范围较大,利于大雁栖息;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植物、鱼虾等丰富,便于大雁觅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温和,适宜大雁生存;-6-大雁从俄罗斯等地南飞至此,飞行路程远,不愿再继续南飞;等等。(2)“吐”长江。冬半年长江流域降水较少,长江水位较低;洞庭湖持续获得南部多条支流的补给,水位较高等。(3)变化:洞庭湖蓄水面积在20世纪后半叶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蓄水面积缩小速度较慢(基本保持稳定)。原因:20世纪后半叶,当地乱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等,蓄水面积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后,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政府有效监管,水土流失有所缓解,入湖泥沙有所减少;围湖造田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退田还湖等措施,蓄水面积缩小速度较慢(基本保持稳定)。14.(2019·南京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进行分类,如果是地表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天)等值线分布图。(1)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867m)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他自然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范哪些衍生自然灾害?解析:(1)海南岛四面环海,海洋湿润气团随海风由海洋深入陆地后,在受热或地形抬升等作用下形成海风型雷暴。(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是由于我国南部地区日均最高气温较北部高,而海南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说明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北部高,南部低。海南岛北部与雷州半岛位于我国狭窄的琼州海峡两岸,海南岛西部又与北部湾相连。夏天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琼州海峡两岸的陆地升温很快,而海水热容量大,海水温度升高缓慢,这时,在海陆之间会形成较强的热力环流,陆地上为上升气流区,海洋上为下沉气流区。这-7-种海陆热力环流的形成非常有利于海风型雷暴天气的形成和发展。(3)主要分析白天山地对大气的增温作用和海洋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对雷暴天气形成的影响。(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山区坡度大,地表水迅速汇聚,易产生山洪。另外,迅速汇聚的地表水还会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后进一步上升,同时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的大气温度,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