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内江市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某中学的学生暑假沿K河溯源而上开展野外的研学考察,行至M、N两河交汇处时,图示区域东北部下起了雨,便决定在高地扎营,观察两河雨后的水文特征。从山麓到山顶考察途中同学们看见该地区树木全是有规律分布的针叶树(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此次同学们研学考察的山脉是A.阿尔泰山B.太行山C.巴颜喀拉山D.横断山2.图示区域林木密集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时间B.土壤水分C.热量条件D.风力大小3.同学们在丙河交汇处观测发现,与N河相比,M河洪峰A.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小B.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大C.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小D.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大【答案】1.A2.B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整合知识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从山麓到山顶考察途中同学们看见该地区树木全是针叶林,所以分布纬度较高,阿尔泰山纬度高,基带为针叶林,A对。太行山位于我国季风区,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巴颜喀拉山基带为高寒草甸,C错。横断山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选A。【2题详解】-2-读图,林木密集区基本分布在河流沿海地区,河谷地区水分条件好,所以林木密集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与热量和光照及风力大小关系不大,故选B。【3题详解】读图可知,M河上游地区有湖泊连通,湖泊对水量起到调节作用,并且有利于泥沙沉积,所以M河的流量更稳定且较小,含沙量更小,故选C。为了研究山谷风环流中的湖泊效应,地理学者对我国某湖泊T时刻的气温进行了监测并沿25.60N绘制了湖泊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如下图,单位:℃)。同时,该学者运用相关模型对湖泊周围的气温和气流进行了去湖(湖水干涸)模拟,结果表明去湖之后的山谷风环流与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图中数据表明,T时刻是A.夏季的正午前后B.夏季的子夜前后C.冬季的正午前后D.冬季的子夜前后5.T时刻湖泊西岸近地面的盛行风是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6.与T时刻的实际情况相比,去湖模拟中,湖泊西岸A.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增强B.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减弱C.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增强D.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减弱【答案】4.D5.C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只要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3-【4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湖面上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说明湖泊的气温较同高度山坡的温度高,是由于夜晚山坡岩石降温速度较快所致,再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气温在0°以上,较低,为冬季气温状况,所以此时为冬季子夜前后的气温曲线,故选D。【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湖泊面上的气温较东西两岸高,形成低压,而东西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湖面,在地偏力影响下,形成西北风,故选C。【6题详解】去湖以后,由于湖泊与湖岸之间的热力差异变小,所以风力减弱,而风向基本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中华哲水蚤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浮游动物,其生存繁殖受水温影响显著(一般要求水温低于27℃),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受季风海流作用中华哲水蚤每年2月出现在南海水域,9月份便消失。左图是南海北部海域海流分布示意图,右图是海南岛东侧海域夏季表层水温随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距离陆地较近B.太阳辖射较弱C.上升海流较强D.陆地径流较多8.夏季,海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是A.数量减少,集中于近海B.数量减少,集中于远海C.数量增多,集中于近海D.数量增多,集中于远海9.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主要原因是A.水蚤因营养物匮乏而消亡B.水蚤随季风海流向北迁徙-4-C.夏季因鱼类大量捕食而绝迹D.度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答案】7.C8.A9.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水温变化的因素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7题详解】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导致离岸风,海水上泛,C对。距离陆地近的地区大陆性特征明显,受大陆的影响,气温较高,A错。太阳辐射没有近岸和远岸的区别,B错。陆地径流一般会使得水温升高,D错。故选C。【8题详解】由于中华哲水蚤适宜生活的温度在27°以下,夏季随着水温升高,不适宜其生存,所以夏季数量减少,同时,由于近岸地区水温较远海低,更加适合其生存,所以集中在近海地区,故选A。【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华哲水蚤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南海海域纬度低,夏季水温高,所以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是由于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故选D。【点睛】洋流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5-当太阳、卫星、地面天线(俗称锅盖)三点共线时(如下图),地面天线会接收大量太阳电磁辐射,卫星信号因受到强烈干扰导致电视画面不清晰甚至黑屏,这种现象就是日凌。我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星6B定点于(00,1160E)上空,为央视、上海卫视等电视台提供信号传输服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北京市居民如果想接收中星6B的电视信号,在安装卫星地面天线(锅盖)时,应将其朝向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11.日凌现象每年发生两次,北京发生第一次日凌现象的时间在A.春分日前B.春分日后C.秋分日前D.秋分日后【答案】10.B1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信息获取、整合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不大。【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星6B定位在赤道与东经116°上空,该地位于北京正南方向,所以在安装卫星地面天线(锅盖)时,应将其朝向正南方向,故选B。【11题详解】读图可知,北京的天线倾角为43°,若发生日凌现象,卫星与太阳和锅盖在同一直线上,说明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3°,根据计算公式,当太阳直射在南纬7°上时,会发生第一次日凌,所以此时应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6-冰淡化。海水含有钠、钾等多种盐类物质,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分,但是一部分高盐度盐水仍然会被包裹在冰块内。开采的海冰在适当的温度下放置两个月左右,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除,之后融化的海冰就符合淡水的标准。海冰资源的丰富度受太阳辐射:水体深度(储热量)、盐度等因素的练合影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渤海形成了丰富的海冰资源,但空间分布不均(如下图)。(1)据上图,描述渤海海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辽东湾海冰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3)推测目前渤海海冰还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原因。【答案】(1)主要分布于近岸海域;集中分布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区,[或海湾地区分布面积大];辽东湾海冰面积最大、最厚[或辽东湾海冰资源最丰富](2)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结冰时间长;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区封闭,与邻近水域的热交换少;水域深度小,储热少,冬季放热快。(3)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较低;废水处理难度大,对环境的危害严重。【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影响海冰分布的因素、海冰资源开发的条件评价等相关知识,总体难度不大。【详解】(1)海冰分布特点主要从总体分布及极值角度分析。读图可知,渤海地区的海冰主-7-要分布于近岸海域;集中分布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区,;辽东湾海冰面积最大、最厚。(2)海冰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角度考虑,包括纬度、含盐量、海湾形状及深度等方面。辽东湾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结冰时间长;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区封闭,与邻近水域的热交换少;水域深度小,储热少,冬季放热快。(3)海冰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角度考虑。由于海冰开发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较低;废水处理难度大,对环境的危害严重,所以目前尚未大规模生产。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予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但不同的河段沙金的粒径和富集的位置有较大的差异,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1)指出12月一次年3月、6—8月影响圣母河流域的气压带或风带,并分别说明其对圣母河沙金形成、开采的有利影响。(2)说出上游河段沙金颗粒的粒径特点及其富集在河道中的位置,并分析原因。(3)据下图说明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8-(4)说明圣母河流域大规模无序开采沙金对河流水文生态的影响。【答案】(1)图示区域12~次年3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较强的地表径流侵蚀南部山区含金矿的岩石,将沙金搬运到河流中沉积;6~8月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利于沙金的开采。(2)粒径较粗(大),富集在河床底部。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搬运作用强,粗大的沙金颗粒难以被河水搬运而沉积在河床上。(3)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水主要流向北(左)岸,南(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堆积形成边滩;北(左)岸不断被侵蚀,南(右)岸边滩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逐渐变弯形成面积较大的含沙金河漫滩;在凹岸处水流强烈的侧蚀作用下,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与河流分开,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4)改变河道,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或水流变得紊乱),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信息获取,知识整合以及迁移能力,总体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12~次年3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较强的地表径流侵蚀南部山区含金矿的岩石,将沙金搬运到河流中沉积;6~8月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利于沙金的开采。(2)沙金粒径大小主要结合水流速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搬运作用强,粗大的沙金颗粒难以被河水搬运而沉积在河床上。(3)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要结合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叙述。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所以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水主要流向北(左)岸,南(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堆积形成边滩;北(左)岸不断被侵蚀,南(右)岸边滩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逐渐变弯形成面积较大的含沙金河漫滩;在凹岸处水流强烈的侧蚀作用下,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与河流分开,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4)圣母河流域大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