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点一环境人口容量考向1木桶效应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1~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A.8000B.10000C.6000D.4500答案D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四种要素中最小供应量决定环境承载力。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答案D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为水资源。考向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粮食产量约65789万吨,人口总数约139538万人(不含港澳台)。在不考虑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四位同学对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估算。下表为四位同学对我国2030年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结果。据此完成3~4题。甲乙丙丁-2-播种面积(万公顷)12000115001000011000粮食单产(吨/公顷)75.566.5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年)550650600650环境人口容量(亿人)3.属于乐观派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读表可知,甲预计播种面积最大、粮食单产最高、人均粮食消费量最少,故甲估算结果数值最大,故甲属于乐观派。4.丙的估算结果为()A.8亿B.10亿C.12亿D.14亿答案B解析可用下面的公式估算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人均粮食消费量,读表计算可知,丙的估算结果为10亿。考向3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下表为四个地区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状况统计。据此完成5~6题。甲乙丙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914.32831799耕地面积/万公顷5885288144155.若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四个地区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读表可知,丙地区单位面积水资源数量最少,因此丙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小。6.能提高丙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有效途径是()A.扩大耕地B.提高科技C.人口迁移D.改善交通答案B解析丙地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少,不能盲目扩大耕地,排除A项;提高科技可以提-3-高资源的利用率,可提高环境人口容量,B项正确。人口迁移、改善交通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排除C、D两项。考点二人口合理容量考向人口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下图为某地人口增长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人口合理容量为()A.300万B.330万C.360万D.400万答案B解析根据下图所示方法判断人口合理容量。2.该地人口变化的启示主要是()A.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合理容量会降低B.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必须控制人口增长C.一个国家或地区应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人口越少,越有利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解析人口增长状况、人口数量多少不能决定人口合理容量的增减,一个国家或地区应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4-探究点一环境人口容量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示意图。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材料二下图为某地人口增长、水资源供给量和水资源需求量变化示意图(含预测),该地目前人口数量已接近水资源的最大承载力。(1)指出材料一所示区域人口承载状况的分布特点。(2)判断材料二图中三条曲线的含义,并说明判断理由。(3)仅考虑本地水资源,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判断材料二所示地区水资源最大可承载的人口数量。答案(1)环境承载状况区域差异显著;西部环境压力大,东部环境压力小;东南部环境压力最小。-5-(2)a为水资源需求量,b为人口,c为水资源供给量。理由:受水污染、生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供给量呈减少的趋势,故c为水资源供给量,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增大,结合材料“该地目前人口数量已接近水资源的最大承载力”可知,a为水资源需求量,b为人口数量。(3)约625万。探究点二人口合理容量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基本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人口为1.9亿,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目前一些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如英国,随着本国矿物资源的大量消耗,不得不依赖进口;日本的铁矿石也基本依赖进口。材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的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1)清朝乾隆时期能养活当今中国的14亿多人口吗?为什么?(2)中国人若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时期的3亿人口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3)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力会有何变化?(4)若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全球环境会有何变化?(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答案(1)不能。原因:与当今中国相比,清朝乾隆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力小。(2)人口数量可能会变少。(3)环境承载力减小。(4)环境压力过大,环境会恶化。(5)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区内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环境人口容量1、2、3、4、5、8、9、10、12(1)(2)(3)、13(1)(2)人口合理容量6、7、11、12(4)、13(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右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答案B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容量的多少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项正确。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答案C解析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项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项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两项错误。3.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答案C解析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C项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项错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B、D两项错误。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压力。-7-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四大省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南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均较大,故西藏生态环境压力最小。5.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有()①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②人口数量少③自然灾害少④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⑤区域面积较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D.①②④⑤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区域面积大,但人口数量少,②⑤正确;西藏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弱,①错误;西藏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能力弱,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③④错误。读台湾岛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6.造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8-A.气候B.地形C.河湖D.矿产答案B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台湾岛西部是平原,人口密度大;东部是山地,人口密度小,因此造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7.目前台湾岛西部人口数量(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A.a<b<cB.c<b<aC.a<c<bD.b<a<c答案D解析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的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值,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人口数量一般在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8.据图可知,复活节岛()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答案B解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作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的数值;t2时期,该地实际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9-t1时期差。9.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答案D解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下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与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答案B解析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大幅提高,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1.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答案C解析甲处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10-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8分)(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8分)(3)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4)我们应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4分)答案(1)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3)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等。(4)判断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