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命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①②③正确,选A。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是新时期政治改革的内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④,排除BCD。2.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笫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2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届人大代表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排除A;农民是我国公民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能成为人大代表,排除B;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C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笫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A.“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B.“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授权对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的一部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了“一国两制”不断被运用于实践之中。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地区采取的方针,具有其特殊性,不是中国任何地区都适用的。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而动用武力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一,“一国两制”并非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故D项错误。3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与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体现了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故①正确。②项表述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关于制定法律与法规的事实,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故错误,排除AC。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通过合法的方式与途径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解决了大量的相关法律问题,这能够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与完善,故③正确。④项表述有误,我国国家立法权只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有,而各级地方人大只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不能制定法律,故④错误,排除B。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材料中关于我国完善法律法规的相关事实,紧扣关键信息“全国人大”、“法规”,二是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4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由图可知,图像反映了建国后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以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图中反映我国并未同西欧、美洲、大洋洲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不能说我国取得了“全方位”的外交成就,故A项错误。由图可知,中国同北欧、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建交,这些国家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因此这一时期主要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故C项正确。由图可知,新中国不仅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同北欧国家建交,比如丹麦、瑞典,这些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并不是“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6.在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A.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坚持和平外交的既定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因此“站起来”在外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立自主”,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无法体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故A项排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5外交的特点,故C项排除。坚持和平外交的既定方针,无法体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故D项排除。7.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不是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是否有进步国家的参会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得到了各国的支持,故D项正确。故选D。8.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6互相支持以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9.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人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D【解析】“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D正确;材料说明核威胁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说明美苏冷战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实际上美苏冷战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并不太平,A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核威胁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C错误。10.在1947年5月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说:“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解决将遍及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克莱顿意在强调A.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复苏作用显著C.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美国逐步控制欧洲D.美国必须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援助西欧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即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西欧经济复苏作用显著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控制欧洲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援7助西欧对美国的重要性而非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下列说法符合材料的有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③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欧盟建立于1993年,由此排除②,故本题选B。考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多种力量的兴起12.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8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文字关键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此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体现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呈加强趋势。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图片符合含义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多极化趋势在在曲折中发展13.吴于廑在《世界史·现代史》中是这样阐述二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的:战争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WTO使全球一体化形成9B.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C.开放的市场机制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D.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可以知道,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故D项正确。全球一体化尚未形成,故A项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是在新航路开辟时,而且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的是“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此时欧洲共同体已被欧盟代替,排除A、B;C更体现了在多极化趋势加强形势下的国家关系;D中“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为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关系大事。故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