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试题(二)(含解析)本试题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Ι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鲁B.齐C.燕D.宋【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题意为新王朝成立,要先做好三件大事:兴灭国,分封灭亡之国,如周初封夏、殷二代之后;继绝世,承继绝祀的世族,如周初立黄帝、尧、舜之后;提拔隐逸的人才,授之官爵。如此,就会天下归心。鲁和燕为王族封国,齐国为功臣封国,只有宋属于古代帝王的后代,符合“继绝世,举逸民”,故选D,ABC错误。2.北宋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2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不同身份者的做人规则,反映了纲常伦理观念,故答案为B。材料未提及家庭矛盾,排除A;剥夺子女经济权益,不包含“为妇者”,与材料不符,且这一论断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3.“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画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气韵”可知该画应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A、B两项均为人物画,C、D两项分别为风俗画和文人画,故本题应选D项。4.下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略3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答案】D【解析】近代法国侵略中国,并且“向北京进军”,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但“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的后果,故A项错误;“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故D项正确。5.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下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4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可知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其它选项不能说明。故本题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6.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三个部门的平均增长速度对比可知,1953——1957年重工业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比较1953年数据可知,1957年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持平,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比例中有较大提高,所以C项是正确的。表格数据无法提供资源配置的计划性,A项错误;B项所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表格中无从体现;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是在1965年,D项不符合史实,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5【点睛】三大改造指的是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改造,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7.德国史学家蒙森在其著作《罗马史》中对罗马法起源进行了清晰的讨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有利于A.维护法律权威B.保障人民的权益C.保护私有财产D.限制权力的滥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可知罗马法以契约形式确保了各权力代表的相互制约关系,有利于形成权力约束,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反映罗马法对法律权威的维护作用,排除。材料未体现罗马法保护人民权力及私有财产,故排除BC两项。8.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的斗争B.启蒙运动的深入C.工业革命的发展D.选举制度的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的时间“1563年至1846年”及内容可知,正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促使英国国内不断调整国内法以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所以C项正确。6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9.霍布斯认为:“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会议的这种意志被看成是构成这种会议的成员的多数意志。”与其主张最相似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答案】D【解析】:对材料中的“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一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霍布斯强调的是契约精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社会契约论。卢梭也强调社会契约思想,因此本题选D。10.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7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B.该国完成了工业革命C.该国成为世界工厂D.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此时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反映了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工厂地位的奠定,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及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均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A、D两项。B项,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其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图片现象是英国工厂地位确立的表现,排除。11.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C.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答案】B8【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0年苏联正处于工业化建设时期,苏联粮食产量减少而出口增多,反映人民为支持国家出口粮食来换取外汇以支持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故B项正确。A项,“斯大林模式”建成于1936年,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农业产量下降的原因,排除。D项,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停止实施,排除。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道题,12题18分,13题21分,14题17分,共计56分。12.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材料二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宋)王柏《鲁斋集》9(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答案】(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増加;耕地面积増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2)现象:农民兼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3)含义:一方面,可以促进工商业发展(增加商品流通);扩大消费。另一方面,造成国内部分产品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看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能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解析】【详解】(1)趋势:从材料一表格中的纵向数据变化,依次可知粮食亩产、人均粮食占有量、耕地面积的数据均在增加,得出三个具体趋势;从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南北分开计算和粮食作物耕种面积所占的比重比以前下降,可得出南方经济发展受到并受到重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种植增加等结论。(2)现象:从材料二中“秋成之时……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可知农民从事农业之外的行业和经营,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条件:根据材料二中“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并所学知识,宋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社会环境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促进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3)含义:从材料三中“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10看待:从材料三可知,虽然“兼业的农户”已经较多地和市场联系;但对于社会经济整体是个新事物;从本质上仍然是农业为主,所以对其分析应该遵循唯物史观,辩证评价。13.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材料二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材料三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