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1.“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日本先进文化B.进行贸易往来,赢取高额利润C.作为征服中国的先遣队D.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解析: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者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答案:D2.下列关于遣唐使对日本作用的表达,最准确的是()A.传播了唐朝的先进技术B.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C.加强了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D.归国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解析:遣唐使的出现是因为日本看到了唐朝文化的先进。遣唐使团到达唐朝后,广泛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归国后掀起了大化改新,促成了日本社会的飞跃发展。D项为最重要的作用。答案:D3.日本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仿效唐制的主要表现有()①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②仿唐朝中央官制实行二官八省制③仿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钱④制定法律,确定改革的成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题干要求是“经济方面”,而②④是“政治方面”,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③。答案:C4.下面是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一幅图片——斩杀豪族。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之前中央政权中的豪族势力非常强大B.改革之前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威-2-C.通过这一措施打击了中央和地方的割据势力D.有利于确立完备的国家体制解析:大化改新之前天皇仅仅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绝对的权威。答案:B5.下列关于大化改新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政权的建立提供了保障B.改革措施全面而行之有效C.唐政府的支持D.改革派的大力推动解析: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在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推动下进行的,并未得到唐政府的支持。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留学生语材料二阿倍仲麻吕17岁入选赴唐留学,后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改汉名朝衡(一作晁衡),历任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深得唐玄宗厚爱和器重。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交情甚笃……终老于中国。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对中国文明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日本影响较大?解析:本题提供的资料反映了在中日两国交往中,日本的态度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如“珍国也”“常须达”“改汉名朝衡”等,理解历史信息,组织答案。答案:(1)态度:肯定中国的先进文化,决心向中国学习。原因: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制度完备,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主要有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等内容。基础巩固1.大化改新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A.公地公民制B.班田收授法C.租庸调制D.改革了立法机构-3-解析:公地公民制度,是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答案:A2.中日两国—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唐朝的文化对日本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A.铸铜和制铁技术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C.文字和建筑D.佛教和儒学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分析。题干中的社会转型是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由此可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影响最大。答案:B3.大化改新是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实行的,但也有区别,下列措施与唐制有显著区别的是()A.班田收授法B.租庸调制C.神祇官设置D.律令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B、D两项是日本学习的唐制;A项是效仿唐朝的租庸调制。与唐朝显著不同的是C项“神祇官设置”。答案:C能力提升4.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全面而完备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新政权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解析:大化改新的最关键前提是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中央豪族,组成了新政府。答案:B5.大化改新期间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B.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C.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D.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解析:一般来说,改革的内容是由其背景决定的。就本题来说,神化皇权是由改革前豪族势力对皇权产生威胁这一背景决定的,从改革者的立场可知其目的是确立天皇的统治地位。答案:B-4-6.日本使者在漂洋过海时面临凶险,但隋唐时期,日本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不断派遣使节向中国学习。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善于向外国学习B.日本发展落后C.中华文明先进D.学习隋唐的政治制度解析:公元6—7世纪,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先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隋朝和唐朝,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答案:C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中强化了天皇意识,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从历史上看,对天皇神化始于()A.日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时期B.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C.大化改新时期D.明治维新时期解析:大化改新时期,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8.大化改新使日本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次“飞跃”的实质是()A.建立了天皇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某一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社会制度的演进,故选D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一百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那时邪马台国国家机器初具规模,并从中国魏皇帝那里得到“亲魏倭王”的封号。材料二6、7世纪,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形成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6世纪,日本的统治阶级“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请回答:(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古代中日交往中,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什-5-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中日两国很早就有了交往。第(2)问,依据材料二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信息:中日很早就有了交往。影响:最大的是制度,日本仿效唐制进行了大化改新。(2)中国先进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10.对中日两国不同时期多方位的横向比较能够说明彼此富有个性的历史发展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二年(630)至宽平六年(894)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吴廷璆《日本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人自信心最强”的原因,并列举日本当时可能“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内容。答案: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佛道儒三教融合,文化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开展对外交流。内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郡县制、均田制、儒学、佛教、唐诗、汉字和书法、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