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阳百灵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答题卡1.“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等级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每逢佳节倍思亲”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血缘宗法关系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承制度,不能体现血缘宗法关系;C选项错误,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对象既包括王室贵族,也包括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与材料中强调血缘宗法关系不符;D选项错误,等级制度是用等级以区别人们政治地位的制度,与材料中强调血缘宗法关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总揽军国大计,从雍乾后一直隐形的执政的机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军机处地位和职能的描述,故选D;尚书省、中书省和内阁都不能总揽军国大事,故可排除ABC三项。2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和殿阁大学士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宰相拥有实权,是制度赋权,属于国家正规机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无实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A选项符合题意。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与材料“(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冲突,B选项排除。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不属于中央政府官员,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C选项说法错误。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点睛】丞相制和内阁制的异同点:同:都可以对重大事件提出处理意见,都是中央机构。异:丞相是宰相制度下被制度所承认的中央一级官员,有重大的决策权;而内阁时候明朝废除宰相,皇帝独揽大权之后为减轻工作量而设置的侍从机构,无决策权。4.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秦朝到清朝皇权变化特征的是A.B.3C.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皇权不断强化,分析选项可知,B选项符合史实,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中国古代皇权变化发展的趋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A正确;B是进一步加强;C是大大加深;D是完全沦为。6.19世纪末标志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事件是A.三国干涉还辽B.列强在华划定势力范围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签订《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4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避免了列强间争夺在华利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故答案为C项。三国干涉还辽和列强在华划定势力范围,反映出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排除AB项;签订《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7.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至鸦片战争后即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的顽强抵抗才使得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完成,所以A符合史实和题意,BD表述有误,C只是一个有利条件。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不屈的反抗【名师点睛】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意义:①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③得到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也广泛动员了民众参加。局限性:①“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②“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③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8.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答案】D【解析】5【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实际上是允许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侵略,直接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争夺市场、劳动力、原料等,由于列强的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又享有在中国的多项特权,市场竞争力远高于中国企业,所以对中国民族工商业危害极大,因此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分别是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在之前签订的条约中也有体现,不是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沉重的条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A.鸦片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甲午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与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小兵张嘎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在抗日烽火中的戏剧故事和富于传奇的童稚友谊。由此分析可知几部作品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的抗日形式10.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答案】B【解析】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答案为B项。平6型关大捷规模较小,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排除C项;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没有取得胜利,排除D项。1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1954年宪法B.民主革命纲领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共同纲领》【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故本题选D。A不属于建国初期。C出现于建国前。B出现于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12.《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可知,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属于“另起炉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取消特权,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一边倒”指的是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求同存异”是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与会各国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提出来的,1949年9月制定的《共同纲领》并未体现该思想。故7正确答案为A选项。13.被誉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一标志的内涵是:A.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美的矛盾消失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D.中国国际环境得到改善【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与周恩来的握手被誉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该事件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美之间的矛盾并未消失;C选项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因素,不是这一标志的内涵;D选项错误,这一标志的内涵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不是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①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湾一小股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虽然中国政府坚持采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某些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外国势力始终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威胁,所以不能承8诺放弃使用武力,故选A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1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A.②⑤①④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②⑤①④D.②⑤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时间是1955年,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间是1953年,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是1971年,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时间是1972年,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的时间是1954年,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②⑤①③④,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B.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答案】A【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因此B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中美关系缓和是在1972年,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7.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B.出席万隆会议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故C正确;日内瓦会议在1954年,故A错误;万隆会议在1955年,故B错误;2001年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故D错误。故选C。18.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A.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B.奥林匹克运动会C.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D.美轮美奂的雕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国家,雅典是其中之一;公元前8至前7世纪雅典实行奴隶制共和制,没有皇帝,故C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点评:关于雅典民主政治,高考对其考查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角度:(1)原因:要求学生从地理、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等角度分析雅典民主制形成的原因;(2)特点: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很多高考试题将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政体进行比较,要求10学生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3)评价:要求考生既要看到雅典民主制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