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语注释第一部分:《论语八记》及其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后经常用得上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⑴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⑵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⑶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⑷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⑸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⑹乐:音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⑺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⑻愠:(yùn)生气,发怒。⑼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⑽曰:说,说道。⑾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⑿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⒀不:不是。⒁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⒂自:从。⒃知:了解。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故:旧的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罔:迷惘而无所得。[1]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仲由,子路,孔子的弟子。诲:教诲。女(ru三声):古同汝,你。知:知道,理解。之:代词,它,指孔子教授的知识。为:是。乎:语助词。是知(zhi四声)也:知,同智,智慧。也,语助词。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理解它了吗?知道它就是知道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孔子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做学问不能有虚假,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因为承认自己的不知,才会有想知道的动力,学问就会精益求精,假如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满了,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人为“下”。孔子主张礼,如果这个成语的解释把“下”字作为被请教人的属性,则会先无礼于人,与他所主张的思想不符。)敏:敏捷、勤勉。;好:喜好。:耻:,耻辱。词意默:不语,不说话,沉默。默而识之而:表修饰,可译为“的”。识:通“志”,指记住。厌:通“餍”,满足。之:代词,指所学到的知识。诲:教诲。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能有什么困难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三】虚数,极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此句中泛指多个人。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翻译:“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师】效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讲学习的方法)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善:好的,优点其:代“他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司马光救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1.凛然:稳重的样子。2.指:同“旨”,主要意思。3.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4.甫冠:指刚满二十岁。5.华靡:奢华。6.7.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8.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9.。10.退:回去。即了:懂得。11.指:同“旨”,主要意思。13释:放下。14.至:甚至。15.于:在。庭:院子。16.足:指失足。17.没:沉没。18.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19.持:拿。20.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21.语:说。篇二: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语文书课下注释《论语》1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40414238393637343533313227282930252623242218192021151617148910111213567234《《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3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4不亦说(yue)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5愠(yun):生气,发怒。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8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9吾:人称代词,我。10日:每天。11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12为:替。13信:真诚,诚实。14传(chuan):老师传授的知识。15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16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17惑:迷惑,疑惑。18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19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20逾:越过,超过。21矩:规矩,规范。2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23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4怠(dai):有害。25箪(da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26堪:忍受。27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28者:代词,??的人。29好(hao):喜欢,爱好。30乐:以??为乐趣。3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32肱(gong):胳膊。33于:对,对于。34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5善者:好的方面,优点。36川:河,河流。3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38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39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40笃(du):忠实,坚守。41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42仁:仁德。篇三:论语全文翻译(完整)论语全文翻译(完整)二十篇目录《论语》——学而《论语》——为政《论语》——八佾《论语》——里仁《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论语》——泰伯《论语》——子罕《论语》——乡党《论语》——先进《论语》——颜渊《论语》——子路《论语》——宪问《论语》——卫灵公《论语》——季氏《论语》——阳货《论语》——微子《论语》——子张《论语》——尧曰《论语》——学而【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原文】1?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⑧愠:音yùn,恼怒,怨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