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达标(十二)一、选择题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将使灌区()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1.C2.C3.A解析第1题,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第2题,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给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第3题,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2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4.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4.D解析贝加尔湖属于大陆内部的内流湖。周围的径流注入湖泊,湖水及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构成湖水的循环。但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水的交换量少、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A.冰川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D.地下水补给6.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流域降水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大量修建水库5.C6.D解析第5题,材料显示: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C正确。第6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是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故D正确。“总径流量变化较小”,说明降水量没有大的变化,则A错误。下图为我国西北内流河流域等高线分布图。自分水岭山脊线到河床,依次出现a—基岩坡面、b—山前洪(冲)积扇,c—河谷平地、d—湖盆等地貌区。该流域年均降水量约为240毫米。近年来该湖泊湖面逐渐萎缩,湖底出现盐层。据此完成7~9题。7.该流域近年来()A.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bcdB.年平均实际蒸发量dcbaC.实际蒸发量等于降水量D.实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8.如果内流湖面积进一步萎缩,将导致()A.流域温差减小B.流域面积减小C.湖水盐度上升D.湖盆整体蒸发量减小9.该流域为解决缺水问题,使盐湖面积趋于稳定,采取了一些措施。下列措施及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A.实施人工降雨——土地盐碱化加剧B.跨流域调水——内流河含沙量增加C.筑坝蓄水——土地盐碱化加剧D.抽取地下水——内流河含沙量增加7.B8.D9.C解析第7题,图中湖泊(d)水分供应最充分,近年湖底出现盐层,故实际蒸发量最大;河谷平地(c)地下水水位较接近地表,实际蒸发量次之;山前洪(冲)积扇(b)地下水水位较低,实际蒸发量较小;基岩坡面(a)地势最高,坡度最大,最不利于截留4地表水,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下渗最少,实际蒸发量最小,故选B。第8题,由材料中“内流河流域”可知,该湖泊为内流湖,湖面进一步萎缩,实际蒸发量将减小,故D正确。第9题,筑坝蓄水会抬高库区及周边区域地下水水位,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C正确。下面左右两图分别是1998~2010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冬小麦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A.秦皇岛B.保定C.衡水D.邯郸11.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④锋面雨带停留在东北地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0.C11.A解析第10题,根据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冬小麦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出各个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的平均耗水量值和平均有效降水量值,生长期平均耗水量与平均有效降水量差值最大的地区最缺水。秦皇岛的差值是295~305;保定的差值是355~365;衡水的差值是365~375;邯郸的差值是350~365。因此差值最大的是衡水,即衡水缺水最严重。第11题,图示地区为我国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是春季和初夏,而该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少,①②正确;该地区距海洋不远,水汽能够到达,③错误;春季和初夏锋面雨带停留在南方地区,④错误。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5(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2)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3)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第(3)题,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3)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6阿勒泰水文站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变化(1)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可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等方面考虑。结合河流所处位置可知,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为积雪融水补给,随着气温升高,5月积雪融化量大,对河流补给量多,而6~7月积雪基本融化完毕,对河流补给量减少,且6~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小。第(2)题,咸水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循环中的降水、蒸发环节分析。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且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分长期积累,导致该湖成为咸水湖。答案(1)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