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的儿子第一部分:毛泽东不为人知的侄子何鲁成毛泽东不为人知的亲侄子贺麓成(组图)(2013-06-2502:11:27)标签:转载转载▼原文地址:毛泽东不为人知的亲侄子贺麓成(组图)作者:王南方毛泽东不为人知的亲侄子贺麓成毛泽东侄子、绿色楷模、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主创始人贺麓成(毛岸成)在病床上依然批复文件、指导工作。可能一提到毛泽东的侄儿,我们大家都会想到毛远新。其实毛泽东有两个亲侄儿,一个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毛远新,他是毛泽民和朱旦华所生。毛远新曾一度随朱旦华改嫁方志敏烈士的弟弟方志纯,在方家生活并改姓方过。另一个就是我今天讲的贺麓成,他是毛泽覃和贺怡所生。从亲情缘分上讲,贺麓成比毛远新跟毛泽东更多一层亲情缘分。因为贺麓成的生母是贺怡,即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的亲妹妹。毛泽东的侄儿——导弹专家贺麓贺麓成原名“毛岸成”,其之所以长期使用贺麓成这个名字,一是在幼年时处于白色恐怖下,姓毛会暴露自己身份而遭到迫害,二是其成年后不改毛姓,就如李敏、李纳一样,因为毛Z东成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不愿意轻易表露自己与领袖的近亲关系。“贺”是其母姓,“麓”是湖南岳麓山之意,表现对故乡的怀念,“成”是革命必然成功之意。在他一生中,他确实没有占一点“皇亲国戚”的光。1935年4月26日,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在瑞金指挥突围时不幸牺牲,在不断转移中的贺怡只好选择把出生不久的贺麓成送到亲友家寄养。几经辗转,贺麓成被送到永新县的贺调元家,其家境比较宽裕,并能供贺麓成上学。1948年,贺怡曾派人化成皮货商到永新的贺调元家要把贺麓成接走,因贺调元对皮货商不放心,也不同意全家转道香港再赴延安。但是让他看了正在中学读书的贺麓成。1949年8月,贺怡分配到江西工作,任吉安地委组织部部长时才在永新找到了贺麓成。这时贺麓成已是一名学业优秀的初三的学生。由于找到了贺麓成,使贺怡产生找毛泽东与自己姐姐贺子珍所生的“小毛毛”的念头。“小毛毛”是长征开始时,毛主席和贺子珍把他托给毛泽覃和贺怡的,当时小毛毛才两岁多。毛泽覃先把他寄养在警卫员家,后来又多次转移,再后来毛泽覃战死,毛毛就断了联系线索。因此贺怡想找到这条线索,找回小毛毛。1949年11月初,贺怡请假去赣南寻找小毛毛,另外贺怡还想找找自己失散多年的长女——她和毛泽覃的第一个孩子。贺怡不忍心把刚找到的儿子单独留在吉安,就把贺麓成也带在车上。11月21日发生了车祸,夺去了贺怡生命。贺麓成也腿骨骨折。贺怡蒙难后,贺子珍决心把贺麓成培养成人。这时贺子珍在上海任虹口区组织部长,她告戒贺麓成,第一不要背父辈的牌子,要想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贺麓成在上海中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特别是数学,并跳了级。1952年贺麓成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电力系学习。在大学里贺麓成的成绩也极为优秀,但是学校领导和学生,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填学生表时,他只写父母“早已亡故”。1956年夏,贺麓成考取了当时极为难考取的留学研究生。听到这喜讯,当时任上海防空司令是舅舅贺敏学说,“贺家出状元了”,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毛家出状元了!1956年夏秋之际,贺麓成进入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准备留苏。一年以后,由于中苏关系变化,贺麓成未能出国留学,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航天工业部),来到了钱学森的麾下,研究“地对地”导弹。1961年由于贺麓成的成绩突出,其就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特别是在对导弹的控制方案上,贺麓成提出了其自己反复钻研而创造出来的导弹控制方案,经过专家们仔细讨论,认为其方案可行,并采纳了贺麓成的导弹控制方案。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成功,确立了贺麓成在导弹研制工作中的权威地位,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最优秀的导弹专家。贺麓成这一重大贡献,直到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外界才略有所知。后来贺麓成又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980年在国防部五院评定高级职称时,贺麓成成为总参系统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所以其证书号是001号。贺麓成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航天专家。贺麓成的真实身份一直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时,在拟订亲属名单时。李敏提到了贺麓成时,人们才知道其是毛泽东的亲侄儿。篇二:语重心长的教子联语重心长的教子联——郑华玉教育子女,是历朝历代瞩目之事。古时教子的诗文甚多。而为“诗中之诗”的对联,也有以教子为旨的,俗称“教子联”。它以春联、题赠、自勉、诫儿等形式出现,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启发人们重视教育子女,培养后代的教子联。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成家勿谓当家易;养子应知教子严”、“精心栽培新花朵;辛勤抚育接班人”、“生子、养子,重在教子;种花、栽花,奠忘浇花”、“教育祖国下一代;培养建设新人材”、“辛勤似园丁,栽培新花朵;关怀如慈母,抚育接班人”、“培养人才建百年大业;艰苦奋斗开一代新风”、“积金积玉不如读书教子;宽田宽地奠若宽量待人”等联语,都言精意明地谈到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有教子应立志勤学的教子联。如,“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何须田宅新编甲;但愿儿孙惯识丁”、“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留人看”、“藏书万卷可教子;买地十亩皆种松”、“一年之计春为早;千秋大业志当先”等联语,集中表达了前辈期望后代立志勤学,长大成材的夙愿。少年时期的李纳,是中直机关子弟小学的寄读生,谁也不知道她的来历。某周星期一李纳返校时,按学校规定将家里带来的用品交给班主任代管。班主任发现其中有一纸包,拆开一看竟是一幅用毛笔书写的题字:“李纳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学校领导略去“李纳儿”三个字,镶上镜框悬挂在校门口.此联很快传遍全国。有语子勤劳俭朴的教子联。如,“传家万事皆宜俭;教子千方不外勤”、“少时饱经磨砺苦;老来不畏风霜寒”、“家财不为子孙谋;心田留与后人耕”、“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联语,示意晚辈后生要艰苦创业,勤俭守业,奋斗立业。著名作家老舍也曾为女儿撰联云:“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不浪费,勤俭持家。”质朴的话语,殷切的希望。有诫子处世做人的教子联。如“谦恭待人;忠厚传家”、“书能医尔俗;画亦养吾年”、“甜以思苦;乐奠忘忧”、“结有德之友;弃无义之才”、“理想弗享利;前途非图钱”、“立定脚跟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厶”、“人情常须分好歹;世事更应辩忠奸”、“做两件利国利民之事;交几位有情有义之人”等联语意在诫子孙诚实处世,清白做人。1942年春,爱国将领冯玉祥儿子冯洪国要出国留学,临行前,冯将军专为其子题书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并说道:“这副对联是写给你的,也是给我自己的,要无我才能为民众、为大家,自己一点怨言也没有。”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有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并对冰心解释说:“有些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一些,也应‘知足’。而对于追求学问和修身养性,就应当‘知不足’。对于应当做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更应当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则应当坚决不做。”这副挂在墙上的对联,孩子们天天眼里看着,口里念着,耳濡目染,对于他们的人格培养有很大的好处。教子联中,还有教育人对子女不可迁就溺爱,要以正道教子,讲究方式方法。“孤犊触乳;骄子骂母”,联语出《后汉书·仇览传》,为当时谚语。上联写只有独生的一个牛犊,就会任意碰撞母牛乳房。下联写骄横之子会辱骂母亲。正如东汉王符所言:“父母常失,在不能已(止)于媚子”。还有一联语出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启发人们教育子女应该遵守做人的正道,不使子女走上邪路。“爱儿不得爱儿怜;聪明反被聪明误”,联语出自清周希陶《重订增广贤文》。全联旨在教育人对子女不可溺爱,要严加管教,否则将自食其果。篇三: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朴素的一生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朴素的一生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湖南韶山冲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一心想着成为当地首富,但他除了农民的一点精明外,既无宏大的发财计划,更无半点政治理想。他做梦都没想到,儿子毛泽东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顺生只让毛泽东念了两年书,他认为学会了识字和算数记帐就够了,再念下去既浪费米钱,更浪费劳力。因此他就把毛泽东从私塾中领回来,白天跟着他下地干活,晚上给他算数记帐。酷爱读书的毛泽东不甘心这些,可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他只好抓住干活的空闲看书。父亲干活时他跟着干活,父亲休息抽烟时他就抱着一本喜爱的书读。他父亲实在看不顺眼,认为他这是偷懒,为此父子俩经常发生冲突。随着毛泽东年龄渐长,道理懂得越多,和父亲的观点差异也就越大,冲突也就越激烈。慢慢地他萌生了反抗的念头。一次,父亲又要打他,他就拼命往外跑,父亲拔脚就追,边追边骂“看你往哪跑,抓到手就打死你!”毛泽东反嘴道:“打就打吧,让你打!”毛顺生气急了,跑过去就是一顿狠揍,可是毛泽东并不服软,就让他揍。毛顺生也心疼儿子,不想一直就这样揍下去,可是毛泽东就是不求饶,下不来台的毛顺生只好等着毛泽东的母亲过来劝开,又教训了毛泽东几句算完事。从此毛顺生再不对毛泽东动辄打骂了,父子俩开始各干各的。15岁的毛泽东想去东山小学念书,等到自己东奔西跑凑足了学费时,父亲难过地对他说,他走了,家里要雇工,可家里没钱雇不起。于是毛泽东跑到王季范先生家借来了雇一年长工的钱,默默地交给了父亲。第二天,毛泽东没跟父亲告别便踏上他的求学之路。从此,他也开始了为中国广大劳苦大众寻求解放和谋取权利的斗争。不久,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继而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并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毛泽东出外求学之前,父亲给他包办娶了一个比他大4岁的姑娘罗氏,那年他14岁,罗氏18岁。当然,这桩婚事遭到了毛泽东的坚决反对,后来婚是结了,但是毛泽东从未与罗氏同过房,父亲也无可奈何,后来随着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他与罗氏的婚姻便宣告结束。革命不久,毛泽东与他的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产生了爱情并结了婚。他们之间的经典爱情曾感动过无数人。可惜的是杨开慧为毛泽东生下3个儿子后便被反动派逮捕杀害,时年29岁。杨开慧的牺牲令毛泽东悲痛万分,后来他曾作过一首十分感人的词《蝶恋花》来表达对杨开慧深深的思念之情。由于杨开慧的逝世,毛泽东的3个儿子便成了流浪儿。流落到上海的毛岸英和毛岸青直到1936年才被地下党组织找到,并送到了苏联学习。小儿子毛岸龙病死。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以农民为主力的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在这里,美丽的姑娘贺子珍进入了毛泽东的生活。贺子珍给了毛泽东体贴和关怀,但由于个性的差异,慢慢地两人感情破裂。由于排除了毛泽东的领导,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最终红军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挽救了自己的命运,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顺利到达陕北。在延安,毛泽东与江青结了婚。这桩婚姻已被历史证明,于毛泽东本人和国家都是不幸的。对待儿女,毛泽东是既怜爱又严格。当时刚从苏联回到延安不久的儿子毛岸英18年没有与他见面,父子团聚分外高兴,但毛泽东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决定派岸英到边区农村锻炼。等岸英再次回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高兴地说:“白胖子变成黑胖子了。”正是毛泽东严格而又不失慈爱的教育使岸英成了一位令他满意的优秀儿子。1950年,毛泽东执意送岸英上了朝鲜战场,不久便传来岸英牺牲的消息,无比悲痛的毛泽东发出一声催人泪下的叹息:“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之后是深深的沉默。毛泽东给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李敏、李纳,“敏”、“钠”二字出自《论语》中的“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这表达了毛泽东对她们殷切的期望。在延安时,小李纳听父亲说吃黑豆也能长高长胖,便每天和战士一起排队,拿着一个小搪瓷碗分到一份黑豆,一声不响地蹲到墙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她确实长胖了,肚子胀得鼓鼓的,没完没了地放屁,那双天真烂漫的眼里对于放屁流露出一丝羞涩,却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