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43]1.噬藻体是一种感染蓝藻的病毒(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再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碱基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解析:选B。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故A错误;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故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故C错误;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2.(2017·浙江4月选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选D。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是光滑的,R型是粗糙的,故A错误;S型菌经加热后蛋白质失活因此失去致病能力,故B错误;从病死的小鼠中分离出的S型菌和R型均有,转化因子不可能把所有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故C错误;该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并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就是DNA,故D正确。3.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2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解析:选A。提取这种病原体,发现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分别用其RNA和蛋白质给植物接种,发现只有接种病原体RNA的植物得病,说明该病原体的遗传物质为RNA,该病原体为RNA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生存。4.材料分析题:材料1: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别作如下标记:噬菌体大肠杆菌脱氧核苷酸32P31P氨基酸32S35S材料2:(1)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材料1中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换成烟草花叶病毒和烟叶细胞,则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材料2,A~D的结果中,哪项不正确?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1、材料2共同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先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2)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它可以侵染烟草的叶细胞,说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3)由于DNA酶能够分解DNA分子,不存在DNA时就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小鼠不会死亡。3(4)材料1、材料2共同说明的是DNA是遗传物质。答案:(1)①在含有放射性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②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2)RNA是遗传物质(3)DDNA分子被DNA酶分解掉,R型细菌不能转化成S型细菌,小鼠应为正常(4)DNA是遗传物质[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09(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人的遗传物质是()A.DNAB.糖元C.丙酮酸D.脂肪酸解析:选A。人体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其中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糖元是人体细胞内的贮能物质,丙酮酸是葡萄糖在糖酵解后的产物,脂肪酸属于能源物质。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A.蛋白质B.多糖C.RNAD.DNA解析:选D。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选B。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能找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3H、15N和32P,完全没有35S。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到用含有放射性14C和18O标记的有机物配制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上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细菌体内分离出T2噬菌体,则此T2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的情况是()A.都能检测到14C和18O4B.只有DNA分子中能检测到14C和18OC.都不能检测到14C和18OD.DNA分子中只能检测到18O,蛋白质分子中只能检测到14C解析:选A。用含14C和18O标记的有机物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含14C和18O标记的细菌,被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后,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由于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所以都能检测到14C和18O。5.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关于此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B.此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C.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D.②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解析:选C。上清液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质量较重的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A项正确。此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①实验不能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因为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噬菌体DNA,C项错误,D项正确。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选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都是DNA;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7.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注入甲细菌和乙细菌的细胞中,能繁殖出新的噬菌体的是()A.甲细菌B.乙细菌5C.甲或乙细菌D.甲和乙细菌解析:选A。DNA是遗传物质,进入甲细菌的DNA会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然后组装出子代噬菌体。进入乙细菌的蛋白质不会发生上述现象,因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8.科学家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蛋白质R型②R荚膜多糖R型③RDNAR型、S型④RDNA(经DNA酶处理)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A项,①组:R型菌+S型菌的蛋白质,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项,②组:R型菌+S型菌的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无法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项,③组:R型菌+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④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D项,此实验只涉及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两种生物,没有涉及其他生物,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如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方框内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解析:选A。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会侵入大肠杆菌内进行增殖,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用含32P标记的营养成分,A错误;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与上一组相互对照来验证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B正确;图中6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细菌裂解,D正确。1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是否发生转化解析:选D。当把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菌,而加入其他因子(如加入蛋白质)的培养基中的R型菌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菌。1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解析:选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外壳,35S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仅存在于噬菌体的DNA中,而14C、3H、18O在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无法区别放射性来源于DNA还是蛋白质,同时用32P、35S标记蛋白质和DNA,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断放射性来源于DNA还是蛋白质。1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菌的是()A.3和4B.1、3和4C.2、3和4D.1、2、3和4解析: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