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牙的作用第一部分:修辞手法及其功能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6.反复: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反问字,如:呢吗……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方法: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练习辨别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一、读句子,判断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选择一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夸张(1)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3)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他就是欧立希。()(4)武松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5)真正的英雄,永远不知停顿,永远不知满足,永远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6)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8)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9)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像无数的眼睛望着我。()(10)阳春三月,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的黄绿眉眼的柔柳。()二、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1)祖国的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就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海面上。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2)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地跳跃不定。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3)河马的一对下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三、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6、骆驼是沙漠之舟。()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六年级阅读题型总结一、感悟内化型主要训练学生理解词句、文段及对全文的整体感知能力。1.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2.科马洛夫要女儿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这里的“小数点”指的是什么?3.倒数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时用了“疲惫”、“着急”这两个词,从“疲惫”一词中可以看出________,从“着急”一词中可以看出_______。4.读文思考后回答: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不在于现在是否优秀,而在于_______,只有_______,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5.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经历许多的成功和失败,读了本文,你将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成功和失败?这组题目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别出心裁,新意迭出。训练的角度不同,题型富于变化。题2和题3要求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推敲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题1和题5联系学生成长实际来谈自己的启发和感受,从而获得健康的个性发展。题4则训练学生对全文的整体理解能力。这种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在求知中充实自我,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二、概括提炼型主要训练学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既包含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提炼,又包括语言的表达。1.文中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根据文章内容,写出下面人物的特点。3.第二自然段写“我们”拿摆渡老人取乐,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写出几个例子。4.在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这一段的总起句(或过渡句)。5.概括文章段意、主要内容。三、整合输出型阅读和写作是“互惠互利”的,阅读提供写的依据和灵感,写作是将阅读理解和感悟表达有机整合的一种训练方式,最能训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1.用一段通顺连贯而又简洁的话写出文中“一件小事”的经过,事件中的“我”改用第三人称。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省略号,请你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推测一下罗丹可能会说些什么。3.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航天飞机将探月仪器成功运往月球,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举世瞩目”、“呕心沥血”、“月球”、“科学家”这些词写一段话,代表小学生向从事这项工作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4.如果你是文中的应聘者之一,经历了这场特殊的应聘后,肯定感慨很多。请你根据这次失败的应聘给你的教训写一句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题1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转述能力。题2训练学生的想象、推想和语言表达能力。题3既有所指向又相当开放,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能力。题4富有挑战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也最能体现学生独到的眼光和独具的才能。四、学法生成型时下的语文阅读复习训练,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法的生成和运用情况,并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1.我们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如查工具书、逐字分解连缀、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解释文中“目不暇接”的意思,并说明采用了什么方法。2.认真阅读短文,仿例写句子。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一本书的家,是_________;没有一本书的家,是________。3.看似浅显的文章,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你能围绕这篇文章的课题、插图、开头和结尾、标点等方面,提出一些你认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4.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1)摘抄词句:从文中摘抄一个表现瑞士人闲适、有序生活状态的句子。(2)概括要点:用几个词简要地概括作者对瑞士和瑞士人的基本态度。(3)品味语言:品读文中加横线的语句,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瑞士人的什么特点。(4)抒写感受:用一段话(60字内)写出读完本文的感受。这几道题与传统练习法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重视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渗透了释词、仿写、质疑和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特别是题4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而题2给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书的体验和积淀进行解读和表达,极具开放性、多元性。五、指向积蓄型新课标提出必须注重学生积累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日常的阅读教学和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由课文相关知识点适度延伸,努力做到阅读教学倡导的“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促进运用、厚积人文”的理念。1.学了《世纪宝鼎》,我积累了这样几个带有“鼎”字的成语:________。2.《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你还知道这部书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3.由李白的《静夜思》你还想到古代哪些诗人写月的诗句?4.在课外阅读中,有你喜欢的句子吗?请你把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5.学了朱自清的《匆匆》,我还积累了几个珍惜时间的古诗句、名言警句:_______。6.阅读短文,请在第三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以上各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当今的阅读教学早已不是“死啃课本、死啃教材”,而是要腾出时间和空间,将学生引导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上来。六、综合拓展型此类题目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积极参与,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训练学生的整合迁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1.文章写木匠在铺设地板时,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他们这样做,其实是根据我们《科学》课上所学到的什么原理?2.读了本文,你觉得除了做人与处世要讲究“留一道缝隙”外,在哪些方面也应该“留一道缝隙”?为什么?3.文中说:“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月亮”,请写出你读过的李白诗中与月亮有关的诗句。4.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你一定有所思考。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名称:_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弥补办法:__________题1由文本向学科延伸,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题3以文本触发联想,积极搜集积累的信息,并灵活运用。题2和题4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要求学生正确分析自我,勇于面对自己的缺陷,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这几题均训练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整合迁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