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1.“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也。”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奖励农耕D.商鞅变法【答案】A【解析】【详解】“公作则迟”:劳动者在贵族的封地上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因此进展缓慢。“分地则速”:个体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一定的地租,由于劳动积极性提高,所以进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故A正确;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奖励农耕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C;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不存在“以众地者,公作则迟”的现象,排除D。2.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2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从材料“二十四节气”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农业比较重视农时,故①正确;材料“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②正确;③④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3.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时期经济政策出处汉文帝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班固《汉书·卷六十四》“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定本)·错币第四》汉景帝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范晔《后汉书·卷一》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3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三十税一”可知,西汉初期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土地私有制确立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中“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是鼓励民间盐铁发展,不是盐铁官营,排除;D项,西汉时期仍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不是协调了农工商业发展,排除。4.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土地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材料主旨不是在强调土地兼并的程度,排除A;B项“租佃关系日益规范”,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排除;D项“限制了”说法不准确,不符合史实,排除;“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体现的就是土地转让制度化,C项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4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A【解析】一只汉代漆杯,竟然“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并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效率低下,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故D项错误。6.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A.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C.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来看,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主要是从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说明西汉的经济控制是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前提,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57.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灌钢法B.开通丝绸之路产品远销欧亚C.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答案】D【解析】灌钢法发明于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时间是明中后期,故C项错误;制瓷业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故D项正确。8.《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中“禁止”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棉花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即已传入中国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古代中国”不符,故排除;古代中国“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棉纺织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的现象的出现,故本题应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手工业的发展9.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6也。”材料强调了A.商人获利的非法性B.商业发展的危害C.重农抑商的重要性D.以商济农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发展不利于农业发展,强调的是商业发展的危害,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人获利的非法性”,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重农”,强调的是抑商的重要性,排除C;材料反映商业发展的危害,并非以商济农,排除D。10.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反映出司马迁的重商思想,故答案为C。材料所述并非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也不是重农抑商,排除A;B项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B;材料并非反映工商业发展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1.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7①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④【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片信息中能够看出商品交易场所与居住的邸店以及手工业作坊还有较为严格的界限,这说明唐代对市场管理依然较为严格,同时结合所学不难判断邸店兼营旅店、货栈业务,所以③④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活字印刷开始于宋代,明清时期商帮出现,①②两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2.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在明清时期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B.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C.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异8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说明中西商业经济差距之大,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形态的不同,中国是小农经济,西方是工商业经济,故C项正确;A、C和D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影响13.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指出1550年开始(明朝的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我国的早期工业化A.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C.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D.拓宽了江南工业化地区农民收入渠道【答案】D【解析】明清仍然属于封建社会,没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的早期工业化是近代工业革命前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私人手工业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合作加强,直接排除B、C两项;我国早期工业化的主要原料多与农产品有关,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14.“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9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说明海禁是受到国内贸易政策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说明海禁政策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戚继光抗倭,从而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正确;A中必然结果说法绝对,排除,故A项错误;海禁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一个方面内容,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符合材料中的信息,故D项错误。1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符合史实,但不是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影响;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选择陆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16.下列表述不能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是A.“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B.“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C.“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D.“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10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C中的产品滞销是因为中国存在自然经济而非自然经济解体,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佛山针行离散殆尽矣体现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