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关蛋白质中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是形成肽键的场所B.蛋白质中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肽键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NH—COD.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作用生成紫色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元素组成、合成场所及鉴定等基础知识,考查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详解】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即肽键形成场所,A正确。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R基可能含有,B正确。肽键表示为-NH-CO-,C错误。双缩脲试剂可使肽键作用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可以鉴定蛋白质和多肽,D正确。【点睛】氨基酸的氨基都含有N元素,所以多肽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双缩脲试剂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所以蛋白质、多肽和二肽等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2.下列对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性激素与生长激素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翻译的产物【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1分子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DP,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MP。【详解】A、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B、性激素的本质的固醇类,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B错误;-2-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只是细胞核内的核酸主要是DNA,细胞质中的核酸主要是RNA,C错误;D、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原料是氨基酸,D错误。故选:A。【点睛】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与RNA的异同;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如图所示:甲图中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而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①与②均为目镜,且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与④均为物镜,且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越少,细胞体积越大,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用高倍镜观察时,应选用②③,B正确;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操作顺序是:移动标本,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错误;综上分析,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D错误。-3-【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的大小、使用高倍显微镜的要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于渗透作用B.葡萄糖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膜上有葡萄糖转运载体C.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D.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对Na+的通透性比K+的通透性高【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于主动运输,A错误;B、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参与氧化分解,B错误;C、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C正确;D、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对K+的通透性比钠离子高,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氧化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中。5.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ASFV是外层包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主要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中复制,造成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SFV可能通过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猪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B.ASFV增殖所需的8种核苷酸和多种氨基酸均来自宿主细胞C.在宿主细胞内合成ASFV的蛋白质所需的tRNA与宿主细胞的不同D.可用3H标记的碱基T和U分别培养宿主细胞,来检测ASFV核酸的类型【答案】C-4-【解析】【分析】非洲猪瘟病毒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详解】A、ASFV可能通过膜融合即胞吞的方式进入猪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增殖,A正确;B、ASFV增殖所需的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多种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C、在宿主细胞内合成ASFV的蛋白质所需的tRNA来自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的相同,C错误;D、可用3H标记的碱基T和U分别培养宿主细胞,再让该病毒侵染被标记的宿主细胞,看病毒是否会带上放射性标记,来检测ASFV核酸的类型,D正确。故选C。6.将基因型为Bb和bb的豌豆种子混种在起(两者数量之比是2: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子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A.1:4:4B.1:2:3C.6:2:1D.1:2:1【答案】B【解析】【分析】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在自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不同基因型的植株只能通过自交产生子一代,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种植基因型为Bb和bb的豌豆只能通过自交方式产生下一代种子。根据题意,Bb和bb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且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自交产生的下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2/3×1/4):(2/3×2/4):(1/3+2/3×1/4)=1:2:3.故选B。【点睛】关键:本题中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在计算产生下一代的不同基因型比例时应只考虑自交方式。7.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5-A.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详解】【详解】由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甲岛上种类增加较多,即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较大,形成了不同的差异和生殖隔离,可能是由于其环境变化较大,自然选择方向的变化导致其进化方向的多样性,故A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小岛后期,鸟的种类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说明二者由于地理隔离,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也有所差别,并逐渐出现了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故B正确;由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甲岛上鸟类种类多于乙岛,但二者鸟类数量最后趋于一致,故C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小岛上鸟的种类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所形成的种群基因库不止一个,故D项叙述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本题答案为D。8.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6-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的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间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A正确。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改变细胞的代谢,C正确。由题目所给情景可知,该受体蛋白基因与与细胞癌变有关,不能断定与靶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关,D错误。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9.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四个细胞,这四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不可能是()A.1B.2C.3D.4【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每个细胞周期复制一次,分裂一次,DNA为半保留复制,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复制的子链均为14N。【详解】DNA复制之前,该受精卵细胞核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双链DNA,且母链均为15N,在14N的环境中复制一次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每个DNA均为15N14N的杂合链,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的细胞核核中,均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每个DNA均为15N14N的杂合链;在14N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其中1个DNA为15N14N的杂合链,1个DNA双链均为14N,经过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4个,至少有2个细胞含15N,最多4个细胞含15N,不可能只有1个细胞含15N。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7-故选A。10.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正确的是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暗处理后,减少的重量即表示呼吸消耗的量,光照后与暗处理后的变化量表示净光合量,即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总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总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计算可知,27~29℃总光合速率依次为:3+2×1=5mg/h;3+2×2=7mg/h;3+3×2=9mg/h,A错误;B、由图表信息可知,该植物在29℃之前呼吸速率上升,29℃之后呼吸速率下降,故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B正确;C、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依次为3+1=4mg/h;3+2=5mg/h;3+3=6mg/h,C错误;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1+2×1=3mg/h,D错误。故选B。11.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8-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增长速率为0,即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12.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