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选科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的第1、2课。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大分封下国家的政治特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世代私领性,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对后来而言A.导致诸侯间较大的等级差异B.成为春秋列国纷争的潜在原因C.促使西周世官制度走向腐朽D.使中原地区文化得到迅速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分封制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这成为春秋列国纷争的潜在原因,故B正确;诸侯等级相同,不存在等级差异,A错误;材料说明分封制容易导致诸侯国独立性增强,与世官制度走向腐朽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信息,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联系所学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分析解答。2.西汉时期,仅在使用的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这主要反映出A.精耕细作的经济特点B.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C.农业技术革命性进步-2-D.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在使用的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可以看出西汉时期铁农具得到发展,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发展进步,没有反映农业技术革命性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发展进步,无法体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使用的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联系所学精耕细作的特点分析解答。3.唐代有这样一个机构,它以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下辖司封、主爵等24司。这一机构应该是A.门下省B.尚书省C.枢密院D.中书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立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故这一机构是尚书省,故B正确,排除AD;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以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联系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解答。4.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3-【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生产工具的顺利使用;对偷盗耕牛的判罪及规定牛的繁殖率,均是出于重视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这些规定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材料中秦律的规定针对的具体事项:铁犁和牛耕,从铁犁牛耕与中国传统农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正确答案。5.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来解决当时土地兼并以及农民无地或者少地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故A项错误;这些土地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实现社会长期稳定,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是在唐宋以后,切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使无地或者是少地的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土地制度改变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6.军机处成立之初,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这反映了军机处A.是专制达到顶点的标志B.成为官员提升的重要跳板C.得到了皇帝的高度重视D.机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答案】D【解析】-4-【详解】根据“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可知,军机大臣的任命、职务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完全出自皇帝意旨,具有临时性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标志着专制达到顶点,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军机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无法体现军机处成为官员提升的重要跳板,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皇帝高度重视军机处,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联系所学军机处的特点分析解答。7.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曾写过一封信给法国的巴特勒上校:“您问我对于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取得的胜利能给予多大程度的赞同。”信中的“这次远征”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正确;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而雨果的生卒年代是1802-1885年,不可能提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解答。8.张德坚《贼情汇篡》中记载:杨秀清“每出府开路龙灯一条计三十六节,以征鼓随之,其次则绿边黄心金字衔牌二十对,其次铜征十六对,……役使千数百人如赛会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重视官员出行的仪式B.已经蜕变为封建政权C.已严重脱离人民群众-5-D.有较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阶层追求奢侈浮华生活,讲求严格的等级,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旧式的农民战争,它和以往的农民战争一样,由于受到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经过一段颇具革命性的政权之后,就逐步向封建政权转化,故B正确;AD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材料也反映出太平天国脱离人民群众,但都不属于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ACD。9.下面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图中系威海卫战役所在地的数字代号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是威海卫,②是黄海,③是旅顺,④是辽东湾,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0.蒋介石在他的1942年元月的反省录中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英、美、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6-后……。”这段“反省录”A.反映了中国战场重要性的提升B.发生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C.发生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阶段D.标志着抗日军民局部反攻的开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英、美、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可知,这段“反省录”反映出中国战场在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性,故A正确;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2年属于相持阶段,B错误;1945年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开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这段“反省录”无法体现是抗日军民局部反攻开始的标志,排除D。11.某学者搜集到以下标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囗囗”、“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民主新国家”(“囗”指已经磨损无法辨认的字)和标语的照片等史料。这些史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史实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反围剿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的口号,故D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反帝反封建,不可能提出“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排除A;红军反围剿时期,红军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不可能出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排除B;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共同抗日,不可能出现“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的标语,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囗囗”、“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联系所学渡江战役的史实分析解答。12.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参加的党派单位共14个,代表142人:中共16人,民革16人,民盟16人,民建12人,无党派民主人士10人,民进8人,农工党10人,救国会10人,民-7-联10人,民促8人,致公党6人,九三学社5人,台盟5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人。这可以说明A.新政协会议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新政协会议仅仅是无实权的统一战线组织C.新政协会议履行中央人民政府的职权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有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新政协会议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建国初期,新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无实权”表述错误,排除B;新政协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新政协会议不能履行中央人民政府的职权,排除C。13.学者王觉悟指出:“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深远的影响”表现在A.推动了亚非合作和力量壮大B.发展了“求同存异”的原则C.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隆精神”D.高举独立、和平、友好与结盟的旗帜【答案】C【解析】【详解】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各国高举独立、和平、友好和合作的旗帜,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隆精神”,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故C正确;A不是万隆会议的“深远的影响”,排除A;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并非发展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排除B;亚非会议各国高举独立、和平、友好和合作的旗帜,但不是万隆会议深远影响,排除D。14.197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问了中国。“基辛格这次访问是在越南战争刚刚停止,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的“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是指A.越南停战并实现了南北统一-8-B.中日两国关系在敌对中取得突破C.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D.苏联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对抗【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调整对外战略,结束越南战争,并缓和同中国的关系,故C正确;1875年越南战争结束,1979年越南南北统一,故A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改善,排除B;1955年苏联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对抗,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5.1950年2月28日至1958年10月25日,大陆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三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大陆政府第四次公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四次与前三次《告台湾同胞书》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努力促进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次合作B.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实现和平统一C.实现“三通”,欢迎台胞到大陆投资D.提出“一国两制”,建立台湾特别行政区【答案】B【解析】【详解】1979年大陆政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结束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