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他……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统。”文中的“他”是()A.梭伦B.亚历山大C.克利斯提尼D.伯里克利解析:梭伦改革只是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而没有剥夺贵族土地,创设了向平民开放的新的国家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故A项正确。答案:A2.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与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奴隶主贵族存在分歧与矛盾。答案:D3.《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C4.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2-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解析: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A项说法错误,宋代官制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材料所述是官制,与科举制度无关,B项不选;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5.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废,张居正身后毁誉但赋税征银的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其共同原因是()A.封建君主的开明B.民众的广泛支持C.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适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商鞅虽死,其法不废”和赋税征银的保留都是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答案:C6.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答案:B7.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A.鼓励商品进口B.推广平民教育C.废除农奴制度D.建立新式海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限制商品进口,鼓励出口,教育方面推行贵族教育,并且改革加强了农奴制,故A、B、C三项均错误。在军事上,彼得一世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海军,故D项正确。答案:D8.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3-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解析:“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答案:D9.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B.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C.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D.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解析:与A项相比,其余三项皆是对题干材料的具体理解,A项则是从具体的事件中反映出的一般的特点。答案:A10.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幕府的统治基础坚如磐石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故D项不能反映出来,符合题意。答案:D1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与实力有所上升-4-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答案:C12.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3.(15分)(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清史稿》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等信息归纳特点。第(2)问,结合晚清政局变化,从“军队战斗力、军事近代化、政府统治需要”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5-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答案:(1)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6-材料三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既有成功之处,也潜伏着失败的隐患,请列举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食贱则农贫”回答即可。第(2)问,材料一中商鞅认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主张提高粮食价格,抑制商业发展;材料二中王安石在农业方面主张“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在商业方面主张“颁行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可知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第二小问列举两个符合这一特点的变法措施即可,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然后结合法令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两面性。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2)商鞅:在农业方面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在商业方面主张抑制商业发展。王安石:在农业方面主张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在商业方面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以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3)特点: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但强制农民借贷,地方官吏又趁机勒索,加重了农民负担。募役法: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且这一措施遭到大官僚、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