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第一部分: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二)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有人说,花草最美,它们为自己的一季绚烂而努力奋斗;也有人说,飞鸟最美,它们为自己的一生自由而尽情翱翔!虽然最近几年在网上曝光很多教师的不良行为,可是我要说,老师依然是最美的人,特别是乡村教师,而乡村教师中又有一群特殊的教师——特岗教师!他们都有最负责的态度,为孩子的学习而呕心沥血!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何凤老师,一位年轻的乡村特岗老师,何凤老师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她放弃了在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投生于大山的教育事业。同时何凤老师也是一位十分年青的妈妈。她刚结婚,但是不像其他的青人一样去度蜜月,享受新婚的喜悦,而是直接回到教师的岗位中,继续为大山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孩子出生不到百天,月子都没做完,又投生于工作中,当别人问她,工作为什么这么拼命,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照顾。她回答说,我不能放任我班里的50多个孩子,没有我,他们该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她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照顾,这是多么伟大的品格啊毕业不到两年,教过的孩子不过百。可是你如果和我一样有幸翻开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你会看到她记载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谁是留守儿童,谁家的生活困难。你会到她因这些孩子调皮捣蛋,而摔倒病倒的心疼;你会看到她因这些孩子成绩不能提升,而熬夜备课的憔悴。她对待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心教育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的到全面的发展。她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叫李姗姗,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她上课时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她发现她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很有感情时,就让她带着大家朗读。给她机会,让她代表班级参加“中国梦”演讲,她竟然还获得一等奖,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在她笔记本上记载着这么一段话: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就能······她是这么说的,我想她也是这么做的何凤老师是一名的人民教师,一名最美的乡村教师,一名值得敬佩的特岗教师。篇二: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可爱可敬的秦老师说起师德师风,在我身边的范例不胜枚举。但是看到“最美乡村教师”这个称号,我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跟我一起共事多年的秦老师。秦老师是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她是一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将近三十年,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壮语。她的教风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心中装着学生,惟独没有自己。秦老师今年虽53岁了,但是在教学上却依然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认真备课,认真总结??把他几十年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平时她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总是那么平和安静的伏案工作,学生的一本本作业也在秦老师手下圈点勾画。从这些勾画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我时常看着她给学生辅导功课,那么耐心细致,那么不厌其烦。八年级的秦老师教学有方,她在教学中着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当堂所学知识,课后又及时批改反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她每天都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一日一练,真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堂堂有收获,把细微处做到了极致。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像瞿秋白就义一样凛然。现在我想说高尚是朴素的,它不仅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篇三: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周银娟你还记得2009年感动中国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吗?李灵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从小就有个“教师梦”。之所以想当教师,是因为李灵的父亲李丙兴是一名教师。李灵在四五岁的时候,有时跟着父亲到学校,孩子们一看到李丙兴,就跑过来,前呼后拥地围在他的身旁。这一幕,让年幼的李灵非常羡慕。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李灵的背部长了一个疮,由于创口疼痛,行动不便,父亲送她来到学校后,她的老师李桂英每次都会把她抱进班里,为了照顾她,李桂英还把她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有时候甚至还让李灵坐在讲台上。受到老师的照顾,李灵觉得自己很幸福,同时她也享受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从那时候起,我就想过今后要做一名像李桂英老师一样的教师。”李灵说。2002年,李灵从淮阳师范学校毕业,选择了回乡创办乡村学校。“办不下去就关门!”这是李灵最初的想法。后来,她发现这个想法过于简单了,因为办学是个没有退路的选择,哪怕身陷困境也难以脱身。那年暑假,她在许湾乡的街上租了两间房子,贴出了招生广告。开学招收了30个学生,分成两个班:学前班和一年级。李灵给学校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希望小学”。尽管那时她一无所有,一切都是未知,但面对两个班学生,李灵浑身充满干劲,上课比着公办学校,一点不打折扣,每天放学,把学生挨个送回家。有一天下大雪,路上积雪没膝。等把最后一个孩子送到家,天已经黑透了。“回家脱下鞋,里面都是水。”李灵坦言,“我们一心想给家长一个好印象,好把学校办下去。”这一切,家长们看在眼里。很快,李灵成了学生们的“李校长”。有一次,一个孩子磕破了额头,把当时只有21岁的李灵吓哭了。家长来看了看说:“小孩儿哪有不磕碰的!”一个学年下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想把孩子送到李灵的学校。2003年暑假,李灵预测下学年学生将增加到100多人。两间教室不够用,她租了6亩村民闲置的旱地,建了3间房子,一间当办公室,两间作教室。为了省人工的钱,粉刷、油漆等活李灵都是亲自上阵。以后每年暑假,建教室都是头等大事,因为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最让李灵头疼的是“下学期学生在哪里上课”。家里没有钱,办学也赚不到多少钱,每次盖房子要么借钱,要么赊欠。学校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外债也越滚越多。对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来说,做一个事事操心的乡村小学校长,心里装着几百名师生,每一天都是挑战。学校最困难的时候,曾经3个月发不出工资。有一次开会,她对老师们说“想关门不干了”。大家知道她的难处,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也没有人提工资的事情。但老教师范照营的一句话,让她心中阵阵作痛:“学校今天还热热闹闹,明天就要空荡荡了,想到这个,我心里就难受!”李灵把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叫来,问道:“学校要是不办了,你们去哪里上学?”几个孩子一听就哭了,他们对李灵说:“我们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上学!”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李灵再也没动过解散学校的念头。在生活的打磨中,她变得乐观坚强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男孩子,再大的困难都能挺过来。解决不了的问题,换个思路,还是有办法解决的。”李灵说。最美的“收书人”说起收旧书,李灵的语气很平静:“我年年都出去收书,只不过以前大家不知道罢了。”她的目标是给学校建一个图书室,让孩子们都有课外书看。新书太贵,而旧书是论斤称,她觉得特别合算。2007年暑假,她第一次出门收书,在周口市旧书市场买了一大堆旧教材、练习册和各种儿童书。书运回学校,老师和学生们都围上来,像寻宝一样在书堆里翻找各班需要的书。以后每个假期,她都会抽出几天时间到外地收旧书。在周口连续收了几个假期,李灵觉得本地的旧书资源还不够多,于是想到了省城郑州。姨妈在郑州做生意,2009年暑假她去了郑州。看到小区有孩子出入,李灵就上前搭话,让他们回家和妈妈商量有没有旧书卖,她愿意高价收旧书。孩子们跑回家,很快就抱来一堆书。李灵拿出生了锈的杆秤,认认真真地称重量。收废品的人5毛钱一斤收旧书,而李灵给的价是1元钱一斤。只收旧书,主动给高价,又是一个女孩子。小区居民很快就发现其中的不一样,不断有人过来探问情况。李灵还是那话:“俺是农村教师,收旧书给孩子们看。”一天中午,一个刚下班的人告诉李灵,家里有很多书要卖给她。李灵就守在小区门口,等人家拿书下来。一直等到午饭过后,也不见人来。她想走,但是觉得人家不会骗自己,而且书很多,更舍不得放弃。下午2点,允诺卖书给李灵的那个人出门上班,看到李灵依然等在那里,大为感动,跑回家抱了一摞书给她,分文不取。“可惜,当时太高兴了,连人家的名字都忘了记下来!”李灵说。中午,她通常买几个馒头或烧饼,在路边就着白开水草草吃一顿,吃不完的就随手挂在车把上,留作下一顿。没有“生意”的时候,她就坐在路边聚精会神地看书……这些不经意的举动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注意。有人悄悄用手机拍下了李灵收书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发到网上,引来大量跟帖。网友的声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记者们很快在街头找到了李灵。随后,“乡村女校长进城为学生收旧书”的故事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那张她在大雨中奋力蹬车的照片,震撼了无数读者和观众,为她赢得了“乡村最美女校长”的美誉。梦想的播种者沿着繁华宽阔的文昌大道,一路往东走,高楼大厦渐渐地被抛在了身后。几个转弯后,道路也开始变成乡间小路。在一片远离城市的郊区,一座镶嵌“李灵希望小学”字样的橘黄色校门格外醒目。这是政府和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建造的崭新的李灵希望小学。新校区呈品字形建造,大门的右手边是幼儿园,正对面是三层教学楼,东边是学生活动中心,西边是三层的学生宿舍,带上操场,总占地将近二十亩,建筑面积3100余平方米。走进校门,李灵随即迎了过来,边走边介绍刚建成的校舍,“你看我们学校是不是比以前电视上报道的好多了?这都是新盖的楼,现在活动中心的器材到了,这里的孩子还能弹上钢琴呢。”李灵说。政府和爱心网友的帮忙,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有了舒适的读书环境。6年过去,李灵比以前更忙了。现在的李灵希望小学有11个年级、580名学生、28名教职员工。去年,学校和周口市文昌小学结为手拉手学校,分享一流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社会关注只是一阵风,当别人淡忘你的时候,你还要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几年前在杂志上看到的话,李灵一直记着。为了让学校更好地发展,李灵去周口师院招了一批师范学生,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奢望”。“咱不勉强她们,我都是先让她们来看看,待几天试试。这些大学生们来了看到崭新的校舍,还有纯朴可爱的娃娃们,本来有的犹豫都打消了。”年轻老师的引入为这所新的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李灵希望小学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然而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全镇小学中排前五名。今年小升初的学生中有8个考上了周口市文昌中学,一大部分同学考入了其他重点中学。家长们在看着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发现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中以后,性格变得开朗了,不但学会了跟长辈们嘘寒问暖,还愿意学着做一些家务活了。从办学至今,她培养的第一届学生于去年高考后刚刚迈入大学校门,而这也是支撑她继续办学的一个动力源泉。“曾兰军和曾阿康是姐弟俩。去年高考,双双考入大学,其中姐姐曾兰军考进了复旦大学。”李灵说,去年教师节前夕,姐弟俩拿着通知书来看望她时,她觉得这是给她的最好的节日礼物。一提到学校,李灵似乎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她给自己一年订一个大计划,一个月订一个小计划。李灵很有信心,在她看来,每走一步都离计划实现更近一步,每实现一个计划,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就能提升一点。李灵冒雨在郑州街头收书。这一幕“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