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真题体验(六)(含解析)新人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阶段真题体验(六)(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一种污染,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营养。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D解析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①错误,③正确。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②错误,④正确。(2015·四川高考)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3-4。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O-3和PO3-4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4~5题。-2-河流NO-3(μmol/dm3)PO3-4(μmol/dm3)①32.90.6②78.51.6③17.50.2④121.00.44.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四条河流中,亚马孙河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人口稀少,工农业不发达,工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少,因此河水中的NO-3和PO3-4浓度最低。5.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3-4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O-3减少PO3-4增加D.NO-3增加PO3-4减少答案B解析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因此只考虑河流补给,NO-3和PO3-4浓度不会增加。(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6~7题。6.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养猪业、种植水稻、种植果树、养殖鸡鸭、放牧-3-牛羊,故农业地域类型应为混合农业。7.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养猪场粪渣作为有机肥料提供给了牧草、苗木,养猪场的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液作为水稻田的肥料,说明该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故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绿色优质,从而深受消费者青睐。(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8.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2002~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因而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C项正确;2005年以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9.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答案C-4-解析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可知,2005年以后,其增长速度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0~11题。10.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答案B解析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11.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在自动处理系统中,对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后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并产生一定的废渣,故工艺流程“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正确,C项正确;图中显示,废渣是该工艺流程中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是该系统中的最终产物,A项错误;读图可知,厨余垃圾分拣后,部分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进而加工成为工业油脂,并产生一定的有机渣,B项错误;读图可知,提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D项错误。(2018·天津高考)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5-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12.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A、C、D三项都是对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都体现了循环经济,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B项符合题意。13.(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第(1)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三个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不同时期栖息地的集中程度不同。第(2)题,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第(3)题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14.(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7-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河水流向和灌渠的走向就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第(2)题,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泥沙淤积;因为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进入灌渠后流速减缓,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第(3)题,应从农田退水排入该湖、周边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该湖及该流域降水少,蒸发量大,以及湖泊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回答。第(4)题,治理污染的措施应从改变种植结构、控制排放标准、加大宣传等方面回答。-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