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工作建议第一部分:加快文化效益工程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十一五”期间,按照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服务,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思路,我区的文化惠民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加快推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了一系列文化工程和活动,普遍开展了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但无论是距中央的要求还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一、全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治区至今没有制定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我区有关部门几年来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领域陆续开展了一些文化惠民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自治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安排。(二)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应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近年来,我区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较快,然而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达不到1%。(三)文化服务机构日常经费没有保障,正常活动难以开展。到2009年,全区仍有57个旗县图书馆多年无购书经费。全区人均图书藏有量仅为0.36册,人均购书费为0.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1元。全区旗县文化馆平均运转费用仅为16万元,每年只能开展一次春节“闹红火”活动。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旗县支中心运行经费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全区905个苏木乡镇文化站平均运转费用一年仅为2.4万元。由于投入不足,各级文化服务机构运转困难,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四)文化基层设施落后,农村牧区难以覆盖。一是旗县图书馆、文化馆大多达不到国家要求,仍有一大批场馆需新建或改建。2009年,全区还有41个图书馆、69个文化馆不达标,达标率仅为60%、32%。二是乡村电影院、小剧场在逐渐消失、年久失修闲置、或改做他用。三是部分农村牧区的文化广场已成了农忙时的晒谷场、农闲时的堆物场,一些嘎查村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甚至成为杂物储藏室。四是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仍有5.25%、6.47%的收视盲区,使得这些边远的农村牧区远离信息网络时代。(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呼包鄂地区文化资源拥有量占全区的50%以上;城镇与农村牧区文化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我区农村牧区人口达1128万人,占总人口47%,这样众多的庞大群体得不到城市水平的文化享受,就谈不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更谈不上和谐社会建设。二、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蒙古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的《建议》明确提出:“以农村牧区为重点,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性文化事业经费比重,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明的“十二五”期间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建议:(一)自治区政府应协调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抓紧制定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应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龙头,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以农村牧区和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化、实事化为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使全区城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二)建立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正常稳定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应按照中央要求,力争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自治区应确定标准,按人口计提群众文化活动基本经费,用于群众文化活动。调整城乡及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及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差距。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经费的保障机制,将这类单位的业务经费、购书经费、活动经费、下乡演出经费、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突出抓好嘎查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要把嘎查村级的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各旗县均应作出统筹安排,主要靠本级财政投入,按照统一标准,分批建设完本旗县的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并对每个文化活动室每年给予固定的补贴,保证其常态化运转。(四)面向基层、惠及全民,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好全区三级艺术表演团体的公益性演出,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戏下乡、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等活动。财政应对各公益表演团体演出给予补贴。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及草原书屋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引导、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年文化、节会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五)抓好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2009年底,全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仅有3920人,其中在723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仅有1751人,数量短缺、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要充实各级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特别要加强苏木乡镇文化站的队伍建设,每个文化站至少应有3名专职人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篇二:2015年文化惠民项目计划2015年表演系“文化惠民”项目计划根据表演系专业特色,2015年“文化惠民”项目定于两大类,7个项目。一、展演类项目1、舞蹈专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2、播音话剧专场(名字待定)二、体验类项目1、舞蹈公开课(向市民开放舞蹈教学,体现舞蹈教学的规范、专业与艰辛);2、江南丝竹工作室(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竹音乐,认识乐器,体会美妙音乐)3、合唱指挥公开课(声部间神秘的组合,如何做一名指挥);4、播音剧场(参考中央套、台《谢天谢地你来了》的节目形式,设置剧情,邀请现场观众做男女主角)5、如何在家制作MV(讲授音乐视频录制和剪辑剪辑技巧等)2015年1月21日星期三篇三:文化惠民创新服务体系文化惠及民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欢迎莅临民主街林源社区,我是林源社区党委书记刘丽华。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林源社区的基本情况。林源社区是2009年由林源、北山、沿河三个社区合并而成,面积2.74平房公里,现有居民3794户,人口8367人,居民住宅楼59栋。社区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社区在籍党员112人。林源社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吉林省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社区,延边州敬老模范集体,延边州青年文明号等称号。近年来,林源社区党委深入落实“五有一创”工程,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创新服务载体,积极打造“文化加油站”这个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品牌,建设文化型社区,努力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一、居民所需是服务群众的落脚点以前林源社区地处城市的边缘,居民生活环境差,平房连片,胡同窄小,连个像样的宽敞地方都找不到,社区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更别提让居民到社区活动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林源社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的位臵也不是最边了,现代化的楼房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道路宽敞,人们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变。物质生活的提高伴随而来的就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习总书记曾说过,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反复研究,最终确立了林源社区的文化型社区定位,就是要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指数为目标,在娱乐大众的基础上寓教于乐,使居民在快乐中学习、体会、提高,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二、资源共享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切入点通过几年的发展,在林源社区党委的努力下,社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为核心,林源社区为居民群众打造了一个“十分钟文化圈”,凡是林源社区的居民,十分钟之内肯定能到社区某个文化活动场所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文化圈内场馆多。林源社区的场馆类型在全市乃至全州也是名列前茅的。我们有“三校四馆”。三校是:老年大学、市民学校、墨香斋艺术学校。四馆为: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亿未来儿童运动馆。社区旁边还有一个保中广场,为居民提供了室外活动的大舞台。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的功能设计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街道社区连年增加投入,摆放群众利用好、社会效益高的各项功能。林源社区科技馆是全省第一家县级市的社区科技馆;墨香斋艺术学校是全州第一家社区办的艺术学校;体育馆是全市第一家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图书馆是全市第一家标准化社区图书馆;亿未来运动馆是我是第一家社区公益性的儿童早教机构。我们的勇于尝试让林源社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文化圈里协会多。林源社区的自发性群众组织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目前有九个协会:分别是老年协会、好朋友艺术团、萨满艺术团、书画协会、曲艺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毽球协会、太极拳队。这些协会把居民们团结在身边,吸引居民关注各类文化活动,使居民们能够根据兴趣有选择的参加文化活动,并在这些团体中培养了一些文艺骨干,把群众文化团体不断做大并提升层次。好朋友艺术团的《顶水舞》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艺术团赴韩国演出获得了金奖。羽毛球协会、毽球协会的队员们参加省、州赛事都能获得好成绩……文化圈中活动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文化加油站组织群众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活动,满足了不同类型人群的需要。为成长快乐加油。社区党委通过社区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墨香斋书画艺术学校、三点半学校、阳光成长驿站等有效载体,为少年儿童提供校外教育资源,与辖区学校沟通合作,资源共享,使孩子们每天都能走进社区受到课堂以外的教育,每年接待学生一万余人次。社区党委每年都举办各类活动,为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比如举办手工才艺大赛,少年象棋大赛,4D空间创意大赛等活动,趣味运动会,开设第二课堂,为青少年成长快乐加油,今年林源社区又增加了0-6岁儿童早教内容,亿未来社区儿童运动馆正式开放,设在墨香斋艺术学校二楼。为社区内家庭开展非盈利性、普惠型的儿童早期教育培养、家庭育儿教育指导的公益性服务。运动馆内不仅配备了蹦蹦床、篮球架、溜滑梯、海洋球等十余种儿童运动器械,而且还有近千册适合0-6岁的儿童和家长一起阅读的绘画书籍。配备了两名专业指导教师,方便家长及时咨询相关问题,今年截至目前接待了500多人次,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为生活精彩加油。林源社区党委以群众参与为主体,以群众自娱自乐为主导,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让群众享受文化生活。不同主题的书画展、系列广场文艺活动,登山比赛、篮球赛、羽毛球、乒乓球比赛,趣味运动会、观看老电影、象棋赛、舞蹈比赛等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融洽社区居民群众之间关系。社区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岗上服务单位,岗下奉献社区”的活动。除了参加其他服务居民的志愿服务外,发挥一些在职党员的工作优势和特长,在科普、书画、体育、乐器、摄影、舞蹈等方面,为群众指导专业知识,积极为居民进行文化服务。为健康幸福加油。社区党委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们搭建“社区大舞台”。通过在各个重要节日组织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并展示风采。每年开展一次“社区大家唱”文艺活动,在七一前夕组织开展庆七一颂党恩歌舞演出,在邻里节,8.15老年节,十.一国庆节举行书画展示、棋牌赛、厨艺比拼、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社区书画协会,曲艺协会,球类协会以“文艺结对”、“文化帮带”的形式,老少携手,在社区成立书法课堂,舞蹈课堂,球类课堂,由老年人担任教师,对社区群众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传授,并重点针对社区留守及贫困儿童,做到从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