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下提能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D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自给自足。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D.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有机物解析:选D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返回无机环境;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3.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解析:选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而自然土壤中本身就有微生物,因此实验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对照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4.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则()A.碳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2D.丁主要是微生物解析:选A由于甲、乙、丙中的物质都可以释放到丁中,因此丁是大气中的CO2,则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碳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产者体内;乙表示消费者,包括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所有的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组成部分;丁为大气中的CO2,不包括微生物。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B.乙1在图示食物链中是第一营养级C.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挥作用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有机物和CO2的形式循环解析:选C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大气中CO2库。甲所代表的生物除绿色植物之外,还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等,甲处于第一营养级;丙代表的分解者,可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式分解有机物;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④增多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属于捕食关系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选A由图示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不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增多;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可以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甲、乙属于捕食关系;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7.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沙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3列有关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C.只用沙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解析:选A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微生物应为单一变量,包括农药在内的其他条件均应相同。8.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解析:选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a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g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e、f代表动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和粪便流向分解者;夏季植物正常生长,植物体内碳元素的来源(a)多于去路(b+c+e)。9.下面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解析:选B图中A、B、C分别代表大气中的CO2、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不构成食物链;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①;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少部分储存在B体内的有机物中。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4A.发生X1过程的生物是具有叶绿体的生物B.X3过程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有机物中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2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D.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3/X2表示解析:选D图中X1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蓝藻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X3表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通过Z1传递给分解者;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分别为X2、X3。11.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选C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解析:选B由题图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①~⑧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图示各种成分之间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2)图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填字母)同化量的一部分。b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b的同化量增加1kJ,则生产者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________kJ。(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温室效应的形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根据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点可知,d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图中缺少a指向c的箭头和无机环境指向d的箭头。(2)初级消费者(a)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d)同化量的一部分。b为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若b的同化量增加1kJ,则生产者至少需要增加的同化量为1÷20%÷20%=25(kJ)。(3)当碳过度排放到环境中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从而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形成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温室效应的形成,采取的措施可以从碳的来源和去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CO2如图中虚箭头所示(2)d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256(3)碳平衡(或碳循环的平衡)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等(合理即可)14.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①~④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功能。(2)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①~④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___。(3)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解析:(1)根据图中不同成分间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能量相同属于同一个营养级。①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硝化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答案:(1)分解者群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甲ABCD①③④(3)大于15.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是极其繁多的。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实验步骤:(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7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4)在A1、B1试管中加入________;在A2、B2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并进行50~60℃水浴加热。(5)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①如果支持所作的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