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检测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灌溉工具。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戽(汲)水”“高垄”分析可知诗中描述的是田地里农业灌溉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根据材料“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可知该工具需要依靠人力,而筒车则是依靠水力,排除C项。故本题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灌溉工具2.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可以得出题干所述时间未清代,而棉纺织业开始-2-兴起是在元代,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新的生产关系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D项正确。点晴:解题时需要理解纺织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联系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综合分析。3.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知,商人赚钱之后,并没有用来扩大再生产,这也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动力,所以答案选C。材料并没有涉及商人地位,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一直都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排除B;D材料没有涉及。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4.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国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马-3-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达·伽玛是葡萄牙探险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从欧洲航海到印度的人,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所以题目中的航海家正好是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达·伽玛5.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中国茶叶远销荷兰,从1684—1701年,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逐渐降低,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导致商品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导致价格下降,A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题是鸦片战争之后,B错误;材料显示的商品流通,属于商业革命,C错误;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6.“他们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打开了西下印度洋的门户的有利态势下,长驱直入,步步紧逼。1650年夺取好望角,1654年占领锡兰。”这里的“他们”指的应是()A.荷兰人B.葡萄牙人C.英国人D.西班牙人【答案】A【解析】-4-【详解】17世纪,荷兰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对外扩张,荷兰在在葡萄牙手里夺取了非洲的好望角,又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的殖民据点,将马六甲和锡兰纳入自己的殖民版图。这与材料相符合,故选A。葡萄牙人与1487年到达好望角,但好望角1650年被荷兰夺取,故排除B。英国控制马六甲海峡是在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C。西班牙人未占领过锡兰,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才能正确解答。7.下图是依据徐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农业工人的工资与生活水平》制作的《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波动图》,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原因,可能是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大量增加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减少C.1800年前后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D.1821年后农业机器普遍使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波动图》”的数据可知,1751年到1800年,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逐渐上涨,1801年到1847年,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逐渐下降,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英国小麦价格的因素之一是农业工人的工资,以及小麦供求关系,故英国小麦价格的原因有可能是英国农业工人工资大量增加,故A项正确;英国的殖民地减少并不意味着小麦的减产和供求关系的失衡,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小麦的价格问题,没有反映其它农产品的问题,故无法推理出“1800年前后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的原因,故C项错误;农业机器普遍使用应该会导致小麦等农产品的产量上升,从而价格下降,但材料反映1821年后小麦价格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故D项错误。故选A。8.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5-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表明了开始转化阶段周期长的原因,以后随着该原因的改善转化周期就越来越短,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表明随相关条件的改善,转化周期会逐步变短,故B项正确;先有“法拉第发现”即科学理论的突破,但“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与材料“旨在说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析法拉第的发现“应用”的滞后,没有涉及法拉第的发现“源于”什么,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电力技术发展9.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称:“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这表明他()A.主张购买西方新式军舰以自强B.要求引进西方科技创办福州船政局C.希望朝廷革除官办企业的弊端D.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强调制造轮船的重要性,“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可知,他认为购买西洋船炮的目的是仿制,即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故选D。而A显然不符合左宗棠的观点,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引进西方科技”的信息,故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10.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6-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相关内容。材料反映的是华商公司从1927年到1936年快速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选A项。B项错误,当时国内官僚资本膨胀;C项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国内革命运动是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名师点睛】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①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③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11.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即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通过《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故A项错误;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中“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1956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1956年,1956年,中共八大会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7-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探索·中共八大12.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某次饥荒是1959-10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底,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出现好转,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政策结果,故C正确;A是建国初期一五计划;B属于建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改革;D是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13.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仍占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92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成就显著。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4.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8-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推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