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杀虫剂消灭害虫,因选择的作用提高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突变率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形成生殖隔离,二者均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共同进化就是指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改变双方种群基因频率的过程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在环境中存在和繁衍的基本单位D[选择并不能提高基因突变率,A错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形成生殖隔离,但有些生殖隔离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形成),故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在环境中存在和繁衍的基本单位,D正确。]2.下列关于变异、自然选择、物种形成与进化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C.生物的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的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A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D正确。]3.(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B.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若种群个体有突变、迁入迁出等,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A错误;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可能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突变,抗生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B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4.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B.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D[细菌的抗性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性突变进行选择,2A错误;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5.(2019·钦州市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只要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C.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生物的共同进化也可通过互利共生来实现,A错;只要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B错;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为物种多样性,而非种群多样性,D错。]6.(2019·安徽省刘安市高三模拟)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B.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D.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C[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A错;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错;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90%)/(30%×90%+60%×90%+10%×110%)×100%≈29%,同理,Aa个体所占比例约为58%,D错。]7.(2018·南通、泰州一模)某动物种群栖息地由于道路开发导致该种群被分成了4个种群(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栖息地的分割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4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C.道路的存在可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D.若干年后,4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D[栖息地的分割可能导致新种群数量变小,从而因遗传漂变等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4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B错误;由于道路的存在使43个种群被选择下来的变异可能不同,C错误;若干年后,4个种群之间可能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D正确。]8.某小鼠群体中,A+、A和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A+AA+aAAAaaa个体数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基因频率是35%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则该等位基因共有2000个,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700÷2000×100%=35%,A正确;A+、A和a互为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小鼠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才能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错误。]9.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率。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RRRrrr第二年494919(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个体所占比率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若r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与Rr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RR和Rr个体的比率为________。第三年纯合子所占比率为________。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题干中提出“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并且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因此三年间R基因频率不变。由于三年间的基因频率不变,并且随机交配的群体RR基因型频率=R基因频率的平方,则第一年和第三年的RR个体所占的比率不变。(2)若r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和Rr正常开花结实。则第二年产生的三种基因型的后代是由RR和Rr自由交配而来,根据第二年个体rr=1/9可知,第一年产生的r配子比例为1/3,则R配子比例为2/3,只有第一年RR和Rr个体的比率为1∶2时才能产生这种比例的配子。第二年产生的个体中只有RR和Rr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比例为1∶1,则产生的R配子比例为3/4,r配子比例为1/4,则第三年纯合子(RR+rr)所占比率=3/4×3/4+1/4×1/4=5/8。由于rr没有繁殖能力,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R基因频率将不断增加。4[答案](1)不变不变(2)1∶25/8增加自然选择10.(2018·南昌模拟)“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1)由题干分析知,亲代的A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a的基因频率则为40%,所以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60%×60%=36%,aa=40%×40%=16%,Aa=2×60%×40%=48%。(2)题干中表明种群足够大,而种群要处于相对平衡,除此之外,还需要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雌雄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没有基因突变等。(3)若发生了突变,则突变的有利与否取决于环境,若突变后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否则会减小。(4)专家提出保护蝴蝶种群,是在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AA36%、Aa48%、aa16%(2)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产生后代;没有基因突变(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4)物种11.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在该小麦种群的基因型中,TT占20%、Tt占60%、tt占20%,该5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B[小麦种群的基因型中TT占20%,Tt占60%,tt占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75%,T的基因频率是25%+1/2×75%=62.5%。]12.对某村庄人群的红绿色盲情况调查发现,共有500人,其中XBXB占42.2%,XBXb占7.4%,XbXb占0.4%,XBY占46%,XbY占4%。一年后由于出生、死亡、婚嫁等原因,该村庄男性色盲增加了5人,女性携带者增加了6人,其余类型人数不变。则一年后该人群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9.39%,90.61%B.8%,92%C.92%,8%D.90.61%,9.39%D[男性色盲基因型为XbY,男性色盲增加了5人,则b基因增加5;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女性携带者增加了6人,则B基因增加6,b基因增加6。原来女性共有500×(42.2%+7.4%+0.4%)=250(人),则男性共有500-250=250(人)。由于女性每人有2个B(b)基因,而男性每人只有1个B(b)基因。因此,原来共有(B+b)基因总数为250×2+250=750。b基因频率=b基因总数/(B+b)基因总数×100%=(500×7.4%+500×0.4%×2+500×4%+5+6)/(750+5+6×2)=72/767×100%≈9.39%。根据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则B基因频率=1-9.39%=90.61%。]13.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海岛的环境相同决定了羽毛颜色朝着相同的方向进化D.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了B1基因B[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鸟类迁入新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