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历史5月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人民给诸侯,且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政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故B项错误。C项“清除了”使用错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2.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2据此可知,西汉时期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在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后仅剩814钱,由此可见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故B项正确。图表中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发展程度的数据,故A项错误。图表中有赋敛的支出,但没有体现徭役情况,故C项错误。图表中的数据都是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的收支情况,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情况,故D项错误。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通过科举入宰相的人数不断增加,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3多出于进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是官僚政治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且科举人才以知识精英为主,这体现了唐朝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宰相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A项错误。D项中“唯一途径”使用错误,科举是成为做官途径之一,故D项错误。4.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的大部分自耕农,对农业并不重视,他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反映出当地A.传统生产模式的解体B.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D.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可知商品经济向农材渗透,故C项正确。只是对农业的不重视,并不能说明传统生产模式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群体身份是“自耕农”,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耕农新的谋生渠道,没有体现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故D项错误。5.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画中字:“自治”、“立宪”、“教育”、“女学”、“讽画”),该漫画反映了作者A.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B.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4C.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D.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1907年在女学之上“结出”自治、立宪、教育的果实,而两人要将女学之树砍伐,这是通过漫画来讽刺自治立宪等女学进步思想受到阻碍,故A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彻底推翻清政府的政治诉求,没有体现各地女学兴办情况,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故BCD项错误。6.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A.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洋政府通过一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中苏协定》和国联等外交活动,争取废除列强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利益,没有盲区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故B项正确,C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故A项错误。从以上五次外交活动的结果可知,中国国家利益没有得到承认,国际地位并没有得5到提高,故D项错误。7.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B.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忽视了农业发展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过高地估计”“过度的生产计划”“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可知,周恩来关注到过度的计划导致工厂生产的不协调现象,为接下来的经济建设提供失败的教训,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故D项正确。人民公社运动是在1958年之后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半机械化农具生产与计划不协调的现象,没有体现机械化农具运用于农业,故C项错误。半机械化农具是为了加速发展农业,是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故C项错误。8.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下表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可知,是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的总结,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的本质思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6反思,故A项正确。“北方谈话”是经济领域的意见,故B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C项错误。“南方谈话”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故D项错误。9.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雅典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可知,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争议法律的裁决更体现科学性,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的法律审核只是其中的程序之一,民主参与意识的强化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不是材料的重点,故BD项错误。法律的绝对权威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10.光荣革命后,英国的重商政策由直接干预逐渐转变为用关税等间接手段来实施,出口免税的政策逐步得到执行,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逐渐提高。这些举措A.使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B.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C.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增强了英国经济竞争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出口免税的政策逐步得到执行”可知,出口免税更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了英国经济竞争力,故D项正确。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是7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自由贸易的原则的确立在工业革命以后,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11.启蒙运动时期,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可知,盂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对中国进行解读,以论证启蒙思想的合理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二者都只是对中国进行局部解读,并没有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并没有对中国是否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12.下图为二战后欧洲某一组织的发展壮大示意图,其形成与发展反映出A.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加剧8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C.欧洲一体化的程度加深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1967年成为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加入欧盟的成员国越来越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在欧洲的对抗,故A项错误。欧盟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来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八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材料二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采,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融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成下的教育,是时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9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德教育观念。教科书明确提出“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乏真义”、“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以及“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的目的。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修身科”方针,也把“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上。——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道德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念的共同点,并说明两者形成的不同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道德教育观念出现的意义。【答案】(1)特点: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以寻求“天理”为目标);重义轻利;强调自我修身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共同点:突出个性解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突出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人(国民)。不同背景:法国卢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已经出现;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