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R型菌是无毒的B.该实验说明R型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S型菌C.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致死性是因为其蛋白质已变性失活D.在一定条件下R型菌实现转化是因为其发生了基因突变D[将R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表明R型菌是无毒的;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体内提取出活的S型菌,表明R型菌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S型菌;将有毒的S型菌加热,会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其失去致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R型菌实现转化是S型菌与R型菌的遗传物质发生基因重组所致。]2.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形成对照B.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分离提纯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D[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可以看到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3.(2018·潍坊期末统考)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B.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转化率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关,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A正确;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C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正确。]4.(2019·潍坊期末)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都采用了两种肺炎双球菌作实验材料B.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C.都遵循了相同的实验设计思路D.体外转化实验可理解为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观察每一种物质对R型细菌的作用;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思路是对R型细菌和S型细菌对小鼠的作用进行比较,两者的设计思路不同。]5.(2019·德州期中)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搅拌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多数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D.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所需的酶均来自细菌D[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颗粒与大肠杆菌分离开,A项错误;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B项错误;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C项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所需的酶均来自细菌,D项正确。]6.(2019·惠州二调)用DNA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任何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时间长、短的控制对本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C.充分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使实验结论更可信C[用DNA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任何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所以保温时间长、短的控制对本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A项正确。搅拌-3-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B项正确。充分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项错误。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7.(2019·南昌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C[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8.(2019·德州市高三期末)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上清液中的(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b1)中的;乙管上清液(a2)中的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b2)中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5SB.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C.若搅拌不充分,甲管的b1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D.若保温时间过长,乙管的a2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A[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被35S标记)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导致甲管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中的,而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导致乙管中的沉淀物的放射性远高于上清液中的,由此推断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5S,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2P。]9.(2019·惠州一模)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片,但二者致病斑不同。有人用这两种病毒做实验,具体步骤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4-A.①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草叶片,结果是烟草叶片上不出现病斑B.②表示用HRV的RNA感染烟草叶片,结果是烟草叶片上出现病斑C.④表示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组成的“杂种病毒”产生的后代是HRVD.该实验的结论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D[该实验的结论是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10.科学家用去污剂裂解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细胞,然后抽取裂解产物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细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细菌无荚膜也无毒性)。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________对照能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2)除了通过观察注射后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实验利用了酶具有________的特点。与“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作用”的实验思路相比,本实验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析](1)实验①和⑤形成对照,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结构是不同的,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可区分R型细菌和S型细菌,或观察菌落特征,菌落表面光滑的是有荚膜的S型细菌,菌落表面粗糙的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3)利用分离提纯法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达到100%。[答案](1)①和⑤(2)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菌落表面光滑,则为S型细菌;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细菌)(3)专一性避免物质纯度不足带来的干扰11.(2019·惠州一模)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分别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含________和________标记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_______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结果:(1)用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___图所示。(2)用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___图所示。[解析]在标记T2噬菌体时,应先用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后,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被32P标记;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被35S标记,因此用甲、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分别是沉淀物放射性高(B图)和上清液放射性高(A图)。[答案]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32P35S未被标记(1)B(2)A1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6-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①中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②35S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③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放射性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出现。]13.(2019·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直接使小鼠死亡C.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含放射性D.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不具有毒性,不能直接使小鼠死亡,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以细菌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不一定都含放射性,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14.(2019·博雅闻道大联考)目前已发现T4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T4噬菌体的两种突变型A和B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型A和B分别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组别处理结果1用突变型A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2用突变型B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3突变型A、突变型B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A、B-7-型组成)注:噬菌体不发生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A.T4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和酶来自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