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非选基础练习题(4)(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7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每2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有一高压系统和一低压系统;位置关系即两者的相对方位。第(2)题,T时刻锋面数量是两个,西北部冷高压中心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运动,形成了一个新的冷锋。图中锋面成因应根据锋面所处位置说明;锋面位于低压槽,其成因与锋面气旋相关,高压前端锋面应是冷空气驱动而成。第(3)题,读图可知,P点将有暖锋过境,然后受暖空气控制,接着冷锋过境,又受冷空气控制。分别描述暖锋过境时、暖空气控制时、冷锋过境时、冷空气控制时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从气温、降水、风力等角度回答。第(4)题,天气系统活跃说明区域温差增大。春季是气温回升的季节,但中低纬回升快,高纬回升慢,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大气运动快,天气多变。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3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12分)(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6分)(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6分)(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1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水运条件及运输工程建设条件。(1)注意本区域为沿海地区,则水运包括陆地上的河运,以及沿海的海洋运输两方面;结合图中河流走向,以及材料中的文字材料来分析即可。(2)沿海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大小取决于沿海的地形与水域分布。(3)图中显示该运河与多条河流、多个海湾相通,则具有通陆达海的优势;另外,该海域多热带气旋活动而不利航行,运河在陆地上,可避免海浪与海风影响。(4)图中显示H港位于M河入海口处,且连接沿海运河,具有优越的位置优势;材料中又提及M河纵贯南北,是该国重要航道,结合港口区位条件中的经济腹地因素,则又具有腹地广的优势。答案:(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6分)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6分)(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6分)(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6分)(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4分)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4分)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4分)(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4(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五)[2019·湖北荆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汉江全长1532千米,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汉江航运价值高,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1)在长江各大支流中,汉江是历史上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简析其区位条件。(8分)(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简析其原因。(8分)5(3)你认为要振兴汉江航运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解析:(1)河流航运价值高从水量大、通航里程长、水流平稳、通航时间长、与其他运输方式联系多、运输量大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新的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等)的兴起使水运的地位下降;结合图中的水库、水电站等信息可知,一些水利工程可能会阻碍通航;根据部分航道的起点位置分析,部分河段的通航能力丧失。(3)可从加大资金、科技投入,疏浚河道,改建阻碍通航的工程,加大河流径流量,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运等方面分析。答案:(1)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程长,通航里程长;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利于通航;通航时间长;航道沟通南北,联系范围广;流域内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8分)(2)新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航道;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船舶大型化(轮船替代帆船)使上游和支流(江窄水浅)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8分)(3)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疏浚航道;改建阻碍通航的工程;港口设施机械化、现代化;船舶高速化;与陆运交通线联网;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修建调水(引江济汉)、蓄水工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