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农业拥有包含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2.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3.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4.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草市B.夜市C.晓市D.街市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A.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C.工业革命的兴起D.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7.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制成品的方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了()2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猛,最先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主要得益于()A.早期的殖民掠夺B.蒸汽动力的普及C.第二次工业革命D.工厂制度的出现9.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B.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10.《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A.资本原始积累B.技术革新C.市场需求D.自然资源11.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反映了()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资产阶级干预国家政权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1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纺织业的发展13.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性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指洋务运动()A.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B.诱导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C.创办军事工业以图“自强”D.改革政治体制,开启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宪政之门14.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3C.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D.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15.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6.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7.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利发电计划》等,另外还制定了《国防军事建设计划》,《国防军备十年计划》等纯军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A.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B.引进了苏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C.有助于增强国力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D.促成了中国重工业体系的完善18.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20.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1.“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中国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地在国际场合上发出自己清晰有力4的声音。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第一扇“窗”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深圳出口特区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2.20世纪30年代,某报纸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路、福州路。”这说明了()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非常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23.《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里程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里程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进步()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C.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D.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复苏24.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舍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教会大学则按业主要求,在设计风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撑的宽阔大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这说明()A.教会力求适应中国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变西方建筑理念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打击D.政局稳定利于教育发展2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26.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27.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28.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5“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29.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绝对不可避免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C.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D.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30.2015年年4月29日,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再次出现危机,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72亿欧元的贷款申请,其原因是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6%~10%的约定。这主要是因为“福利政策”()A.激化了社会矛盾B.加重了政府的负担C.消除了贫富不均D.挫伤了劳动积极性二、非选择题3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诗经.小雅》(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6分)6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3)根据下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图2的变化为什么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图1)“人民公社好”(图2)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摘自《邓小平文选》(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7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演说(1938年)材料四:1946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