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某遗传病男性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A.伴Y染色体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解析:选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3.下列是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解析:选C。本题考查研究性课题——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分组调查→汇总结果,统计分析。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基因型频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频2率的平方,A项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与显隐性基因频率之积的2倍的和,B、C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男性中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5.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且2pqp2=q2,若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3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A.②→③→④B.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答案:B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生殖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解析:选D。最初只有Aa型豌豆,现在出现了三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频率改变,但经过计算发现,基因频率不变,说明种群没有发生突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进化,D正确。7.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3解析:选C。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从图可看出a的基因频率在逐渐增大,说明了a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B正确;1970年该种群不一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18%,C错误;自然选择是选择生物的表现型,D对。8.如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A、B、C、D表示不同的物种,下面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是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B.由图可看出C物种没有继续进化C.B物种和D物种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D。A物种进化成B、C两个物种是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使这两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别,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的结果,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没有继续形成新物种,并不能说明C物种没有进化,B错误;当B物种迁入乙岛后,迁入乙岛的B物种与D物种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与C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B与C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D正确。9.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A.甲B.乙C.丙D.甲、乙解析:选C。丙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10.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4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解析:选D。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但该种群1870年不一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浅色个体的比例无法计算,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项错误;自然选择会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项正确。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如果一个类别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可能患的遗传病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苯丙酮尿症C.21三体综合征D.白血病解析:选C。通过图示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开。类别A的卵细胞中比正常配子多了一条染色体,若这条染色体是21号染色体,后代个体就是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12.下列有关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不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解析:选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不可遗传的变异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螺旋蛆蝇是一种寄生在家畜上的动物。在实验室里,把螺旋蛆蝇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5(1)从图一看,使用杀虫剂处理一段时间后,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若用现代综合进化论进行解释,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电离辐射后,螺旋蛆蝇会产生如图二所示的情况,对图二进行分析,可知基因A的突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虽然最终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比较各种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现有甲、乙、丙三种蝇,其编码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图。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结果可推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水平的证据。解析:(1)由于突变的存在,种群中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和抗药性弱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对其进行了定向选择,淘汰抗药性弱的个体,进而出现抗药性突变基因频率增大。(2)图二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不定向。(3)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因此需要大量处理个体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性状。(4)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甲和丙配对的数量多于甲和乙,因此甲和丙的亲缘关系近,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答案:(1)抗药性突变基因抗药性突变基因频率增大(2)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频率较低(4)丙分子14.(12分)如下图为某家族患的一种严重遗传病系谱。该病表现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该病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低钾性为最常见。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6(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2)若Ⅲ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3)要了解Ⅳ1与Ⅳ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Ⅴ1做________。(4)研究人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所示: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峰对应一个碱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________(按图请补充后面的碱基序列)。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由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________变为________。(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5)该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________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2)1/2(3)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检查)(4)GGTACACA精氨酸丝氨酸(5)结构和功能15.(16分)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程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3)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B.0<N≤50%C.0≤N<50%D.N>50%解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遗传的多样性,从本质上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2)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3)依题意和遗传平衡定律可知,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