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静脉端进入血液B.血浆蛋白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但不参与免疫调节C.食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人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A正确;B.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此外,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血浆中的抗体对于免疫调节具有重要功能,B错误;C.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主要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易错选D,要明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非细胞代谢场所。2.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兴奋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B.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时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神经与肌肉细胞之间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D.注射麻醉药后拔牙感觉不到痛,原因是暂时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过程【答案】C【解析】神经递质受体应在胞体膜或树突膜表面,A错误;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为胞吐作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神经与肌肉细胞之间有“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痛觉是由于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痛觉。拔牙时注射的局部麻醉药可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D错误。3.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电位变化C.处于④状态时的K+外流不需要消耗ATP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③的位点将向下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处为突触小体,当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轴突传到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为突触后膜,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B项错误;神经纤维处于④状态时,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时钾离子是顺浓度梯度外流,不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图甲中的③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的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由于Na+的内流减少,所以③的位点将向下移,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3-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下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b→c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若X代表CO2,则b、d时刻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呼吸强度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或肝糖原分解,A错误;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b→c时段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减少,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点睛】认真读图,理解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围绕“有氧呼吸、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体液调节较为缓慢B.人体能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C.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4-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是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为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人体无法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主要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B错误;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C正确;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6.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中,正确的是A.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答案】B【解析】【分析】在低温环境中,人体要有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等多项调节过程。【详解】低温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A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5-环境中的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因此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是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冷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D错误。【点睛】易错警示:1.正常人体无论在寒冷还是炎热时,产热=散热。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7.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K+将大量内流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靶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可能为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M表示突触,兴奋在突触上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会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相关的分泌活动,A错误;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分泌的,符合图中的乙;若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C.兴奋在M(突触)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将引发膜外Na+将大量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调节的结果,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内分泌腺,D错误。-6-故选B。【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反射与反射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详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故选:A。9.下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C.二次免疫和过敏反应都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D.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产生淋巴因子“作战”【答案】A【解析】-7-【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弱引起的是免疫缺陷病。【详解】A.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过强而引起的异常生理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B.人体的吞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过敏反应是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从而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C错误;D.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作战”,D错误。故选A。【点睛】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10.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8-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T细胞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使免疫能力降低。【详解】A.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错误;B.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的HIV,B正确;C.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故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D.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HIV(病毒)的增殖方式,并能明确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及产生、成熟场所,进而结合题图分析作答。1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侧光的有无不影响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生长素,但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定浓度的生长素只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而对发芽没有影响C.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