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河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初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后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排除B;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排除D。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C.郡县制D.推行刺史制度【答案】B-2-【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及所学知识可知ACD都与此题无关,而B符合题意,察举制有利于从民间选拔人才。综上,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B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C项是唐太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不符合题意。4.《民法大全》中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与上述这句话的思想最相符合的是A.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B.罗马法充满着封建迷信思想C.奴隶和隶农的逃亡必须遭受惩治D.奴隶和奴隶主地位是平等的【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故选A;材料强调奴隶和隶农要服从奴隶主,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能反映材料本质,排除;材料强调奴隶和隶农要服从奴隶主,“地位是平等的”表述错误,D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联系所学罗马法的实质分析解答。-3-5.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像下图这样的纪念品,让人们追忆起那段辉煌的岁月。展品反映的主题是A.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B.以改革救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C.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共和政体D.新政府实行内阁制,约束袁世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这两件展品中的关键字眼——“共和”、“民国”,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的是共和政体,A项不对。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和平改革,B错误。D明显与题干主旨不符,答案为C。考点:辛亥革命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史实分析。6.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那里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A.卢沟桥抗战B.太原会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4-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C项正确;卢沟桥抗战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不符合材料中“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故A项错误;太原会战的地点是在山西,不符合“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的信息,B错误;台儿庄战役爆发于1938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依据材料中“1937年”“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可知是三个月时间,结合所学可知答案。7.“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A.分权较大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B.三权分立利于克服邦联制弊端C.分权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权益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可知分权不会促进效率,但材料中未涉及会影响效率,故A项错误;从材料“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可知分权会导致权力摩擦,但并非是各权力之间的摩擦,故B项错误;材料中分权显然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C项错误;美国宪法颁布防止专制出现,以提高效率代价保障民主,故D项正确。【点睛】美国是联邦制、总统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有任期,对选民负责,有行政权,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财政权与立法权,可任命部分官员,选民直接选出,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国议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由议会选出。德意志帝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国家权力中心是帝国皇帝联邦议会(各邦代表)与帝国国会(普选)行使立法权。8.巴黎公社规定:免除1870年10月到1871年4月的房租;取消面包房工人的夜班制;禁止当铺拍卖过期的典当品,凡在20法郎以下的典当品,无祭件退还原主。这表明公社()A.打碎了一些原先的国家机器B.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C.实行了保护人民利益的措施-5-D.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该政权“免除房租”“取消夜班制”“无祭件退还原主”等可知强调的是对人民利益的保护,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并没有获得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排除D项9.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C.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答案】B【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这一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指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成功探索出的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与“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不符。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清算了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在随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召开,在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之后,该选项时间顺序错误。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于1935年召开,在井冈山道路之后;《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题目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6-正确答案。10.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材料中体现了新中国政府对北京市内的某些外国势力进行清除,符合新中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一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1.有学者表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段话意在指出A.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B.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C.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答案】C【解析】材料“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反映了苏联斯大林对抗资本主义的战争思维促成英美冷战政策的形成,说明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说明苏联的战争思维与英美冷战政策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苏联-7-的战争思维并不属于历史必然性因素,故D错误。故选C。12.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建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这一过程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B.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C.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第一届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建立”反映了当时美苏两极格局下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欧共体成立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反映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两者都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A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只是体现出材料中后半部分的信息,故B项错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13.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中国同美国、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关系,表明当今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