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2题,共计63分)1.“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情况2.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体现了官府对海外贸易的监管,故A选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并不代表官方,故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故B选项错误;“朝贡”2贸易,是指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材料未涉及这种贸易体制,且宋代之前就有“朝贡”贸易,故C选项错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其交往对象也包含日本,材料也能够体现这种贸易,故D选项正确。故选D。3.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手工业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颠倒了因果关系;材料未体现农业发展受到伤害,棉花的种植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B;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比北方发达,排除C;从材料可以看出北方为南方手工业提供原材料,而南方是通过生产加工然后到北方销售成品,这体现了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D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商品经济发展4.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表述错3误。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天津开埠后。天津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村经济商品化。5.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⑤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形态1在20世纪初期以前占据主导地位但后期逐渐解体,结束于1952年土地改革,是自然经济。经济形态2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结束于民国建立,可判断为洋务经济。经济形态3兴起于1840年,结束于1949年,且中间有曲折,可以判断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形态4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萎缩,结束于1956年,可判断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形态5兴起于1927年,40年代达到最高峰,结束于1952年,可判断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判断出哪种经济形态,再对比选项,可4得出答案。D项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应该是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官僚资本主义。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形态点评:本题考查形式同第8题,同样采用曲线图,考查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概括性。要求考生对近代中国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6.188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B.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C.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状元实业家”发出的“舍身喂虎”的感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农抑商意识,体现了“实业救国”精神与“重农抑商”传统的冲突。故答案为B项。张謇的这种看法不是对工商业发展前景的悲观,排除A项;舍身喂虎并不是指民族工业之间的竞争,排除C项;民族实业家是以实业救国为己任,排除D项。【点睛】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实业家们通过兴办实业报效国家。但是在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下,兴办现代实业受到重重地阻力,包括自身观念的改变。材料即体现了实业家排除一切困难,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精神。7.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5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五计划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记忆与理解能力。1953年10月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已经恢复完成,所以A项错误。B项为无关项,粮食的统购统销与政权建设无关。D项也是无关项。1953年至1956年是中国三大改造时期,材料中内容正是这个时期的现象反映,C项内容符合改造时期的内容,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的公有制的改造9.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A.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6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包产到户……被丢进了垃圾捅,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故B正确。当时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未开始,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故C排除。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完成,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农业合作化与包产到户【名师点睛】包产到户最早出现在1956年浙江省温州地区永嘉县。1957年夏季,温州地区各县有1000个农业合作社实行了这种办法,但随后受到批判。1978年春天,为了抗御旱灾,安徽省不少生产队也实行了包产到户,至1979年全省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同时,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穷困生产队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最早恢复包产到户做法的是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大队(小岗村),这个村后来被高度评价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包产到户得到了邓小平和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10.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58年单位亩产量的惊人纪录是“浮夸风”的表现,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生产情况,农业合作化运动并不能正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率有作用,那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可能出现“惊人”的结果。在当时的中国关于农业科技方面并没有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故C项也是错误的;虽然数字虚假,含7水成分大,但反映出当时人民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心态。考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1.我国制订“二五计划”目标时,对粮、棉、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食产量(亿斤)棉花产量(万担)钢铁产量(万吨)1955年夏(第一方案)4600430011001956年初(第二方案)6400700015001956年夏(第三方案)500048001050—1200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答案】C【解析】【详解】从数据来看,第二个方案的预订目标增长率要求太高,具有冒进倾向,尤其是农业方面,基本不可能完成,第三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二个方案进行了纠正和调整。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第一和第三方案有可行之处,排除;第二个方案目标太高,难以实现,排除B项;第三个方案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个方案的纠正和调整,排除D项。12.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至1965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以恢复,故答案为C项。“左”倾错误并未彻底根除,排除A项;B项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排除;农村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点睛】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遭遇了50年代末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3.《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