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答案:B2.(2019·山东青岛二中模拟)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答案:C3.家蚕中,茧色与蚕血液的颜色有关,即白色血液的蚕结白色茧,黄色血液的蚕结黄色茧。黄血基因(Y)对白血基因(y)完全显性,位于第2号常染色体上。黄血抑制基因(I)能抑制Y基因的作用,位于第9号常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黄色血蚕的基因型有2种B.白色血蚕的基因型有7种C.白色血蚕的后代只结白色茧D.黄色血蚕的后代可结白色茧答案:C4.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4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F1中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数量比为3∶1D.F1中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答案:B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2B.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C.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色盲基因不一定来自母亲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答案:C6.已知某动物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两种,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含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通过下列杂交组合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杂交组合亲本类型子代雌雄甲黄色(♀)×黄色(♂)黄色238黄色120乙黄色(♂)×黑色(♀)黄色111,黑色110黄色112,黑色113丙乙组F1中表现型为黄色的雌雄个体交配黄色358,黑色121黄色243,黑色119A.根据杂交组合丙判断黄色是显性性状B.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C.致死基因与基因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雄性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解析:丙组杂交的亲本为乙组子代中的黄色个体,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个体,说明甲组的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同时结合乙组杂交子代的情况可知甲组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存活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不携带致死基因,雄性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答案:C7.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利用B超检查和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有一位怀有两个胎儿并患该遗传病的孕妇,医生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如图为医生对该对夫妇及两个胎儿进行诊断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个体1:父亲;个体2:儿子;个体3:女儿B.个体1:XDY;个体2:XdY;个体3:XdXd3C.从优生的角度分析,该孕妇可以生育这两个胎儿D.仅根据上图,无法进行任何判断解析:孕妇基因型为XDXd,个体1、个体2、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为XDY、XdY、XdXd,父亲可能是个体1或个体2,若为个体1,不可能生出XdXd的女儿,父亲只可能是个体2。答案:B8.(2019·广东六校联考)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有三条。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图所示(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感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一直为13B.正常情况下,配子②④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C.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D.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5∶1解析:已知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则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条或26条,A错误;②的基因型为a,由题意可推知④的基因型为A,两者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为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aa∶Aa=1∶1∶2∶2,因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C正确;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为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则子代中抗病∶感病=2∶1,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9.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其体内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2)在此猕猴群中,A基因是由a基因突变而成的,其本质是a基因的DNA分子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增添或缺失。(3)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实验步骤: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Ⅱ.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解析:(1)从题干和题图可知,相应酶的存在与否使猕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12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3)“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或aabb,纯合“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红脸猕猴”;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红脸猕猴”)、Aabb(“不醉猕猴”),且子代中“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不醉猕猴”。答案:(1)酶常(2)替换(3)Ⅱ.“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aaBbⅢ.全为“不醉猕猴”aabb10.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两个家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图所示。查阅文献发现,在正常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5。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5(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2)请按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继续分析:①Ⅰ1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7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小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③若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儿子,则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④若Ⅱ5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则该女儿不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1)由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他们所生的Ⅱ2女儿患甲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题图显示,乙病患者有性别差异,患者都是男性,因此可判断乙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①Ⅰ1表现正常,但他所生的Ⅱ2为甲病患者(aa),因此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Ⅱ7的父母表现正常,但生出了患两种病的Ⅱ9(aaXbY),因此,Ⅱ7的父母Ⅰ3、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由于Ⅲ2患乙病,因此可判断Ⅱ7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②Ⅰ3(AaXBY)和Ⅰ4(AaXBXb)生出的Ⅱ6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是2/3×1/2=1/3;Ⅰ1(AaXBY)和Ⅰ2(AaXBXb)生出的Ⅱ5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为2/3,因此Ⅱ6(1/3AaXBXb)与Ⅱ5(2/3AaXBY)结婚,生出两病都患的小孩的概率为1/4×1/4×1/3×2/3=1/72。③Ⅱ7不患甲病,基因型是1/3AA或2/3Aa,她与Ⅱ8(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5)再生育一个儿子,该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2/3×1×10-5=1/600000。④Ⅱ5基因型为1/3AA或2/3Aa,其所产生的配子中A的概率是2/3,a的概率是1/3,故Ⅱ5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所生后代中AA的概率是2/3×1/2=1/3,Aa的概率是1/3×1/2+2/3×1/2=1/2,故表现型正常的女儿不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3÷(1/3+1/2)=2/5。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Ⅰ1和Ⅰ2)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Ⅱ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①AaXBYAAXBXb或AaXBXb②1/72③1/600000④2/511.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6(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区域。(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预测结果: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图可知,B和b在X、Y染色体上都含有,应位于题图甲中的Ⅰ区域,而R和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应位于题图甲中的Ⅱ区域。(2)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上同源区域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即题图甲中的Ⅰ区域。(3)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R、r位于X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域,所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