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选择题(2019·河南濮阳模拟)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发生的明显变化(如图所示)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的转折点,我国正由快速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步入以稳定且适宜的增长速度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据此回答1~3题。1.2006年以来,我国()A.东部地区工业GDP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B.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较东部地区高C.东、中、西部工业总产值均呈减小趋势D.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呈现“东快西慢”的格局2.2012~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生产规模缩小B.传统工业逐渐衰落C.生产成本降低D.技术创新能力提升3.现阶段我国向新常态经济发展过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国内市场萎缩B.资源利用率下降C.经济增长速度过快D.产业转型困难解析:1.A2.B3.D第1题,根据曲线,2006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工业GDP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A对。图示表示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东部地区高,B错。东、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呈减小趋势,C错。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呈现“东慢西快”的格局,D错。第2题,2012~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传统工业逐渐衰落,B对。企业生产规模扩大,A错。经济发展,工资上涨,劳动力生产成本增加,C错。东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技术创新能力弱,D错。第3题,现阶段我国向新常态经济发展过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转型困难,D对。我国人民的购买力提高,国内市场扩大,A错。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率提高,B错。经济增长速度步入稳定且适宜的增长速度,C错。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2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4~5题。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数量6个5个4个8个2个5个7个4.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A.高端装备制造B.旅游产业C.信息经济产业D.历史经典产业5.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4.B5.B第4题,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比重超过20%的为7.4个产业以上,即为旅游产业。第5题,特色小镇的建设,既有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又有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组成,且每个小镇的产业组合各有偏重,各具特色,因此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时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2019·北京朝阳区期末)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确定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如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都按社区设计,不同功能的组团配备了不同的公众服务。据此完成6~8题。6.北京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北京市级机关办公条件B.缓解中心城区住房紧张的问题3C.加快北京东部地区的城市化D.疏解中心城区过多的城市功能7.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发展轴适宜发展()A.大型综合小商品批发市场B.智能手机总装企业C.创意设计与金融咨询产业D.再生资源回收企业8.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A.与水域或绿地相交织B.按照职住分离原则设计C.投入—产出联系紧密D.均配备各级学校、医院解析:6.D7.C8.A第6题,北京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城市职能,疏解中心城区过多的城市功能,D对。城市职能分散,对改善北京市级机关办公条件、缓解中心城区住房紧张的问题、加快北京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有作用,但不是建设城市副中心主要目的。第7题,根据图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发展轴两侧的社区服务中心类型,发展轴沿线环境质量好,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发展创意设计与金融咨询产业,C对。大型综合小商品批发市场应远离文化、娱乐区,A错。智能手机总装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属于工业生产部门,适宜布局在郊外,B、D错。第8题,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与水域或绿地相交织,环境质量好,A对。有利于减轻职住分离现象,B错。没有投入—产出联系,C错。均按社区设计,不可能均配备各级学校、医院,D错。(2019·菏泽模拟)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9~11题。时间/年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时间/年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2001~2005-2.350.870.522001~20131.510.66-0.082006~2010-1.102.131.352011~20130.880.211.3149.2001~2013年,“粤东西北”()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10.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A.技术密集型行业B.资源密集型行业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密集型行业11.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解析:9.A10.D11.B第9题,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第10题,从表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第11题,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构想,即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推进江苏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扬子江城市群侧重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沿海地区主攻现代海洋经济,是潜在增长极;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在打造生态竞争力;徐州通过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拓展江苏发展纵深。各大功能区域板块各有侧重,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重塑江苏发展优势,提升江苏未来的竞争力。下图为江苏省“1+3”功能区示意图。5材料二下表为2016年江苏沿海经济带三市数据比较表。人均产值/元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万人南通市9270264.4%730盐城市6327861.6%723连云港市5298760.2%533(1)说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城市群或经济区(带)的名称。(2)指出扬子江城市群的优势城市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这些城市资源不断向沿海经济带延伸的主要原因。(3)简述与盐城市、连云港市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4)徐州市曾是苏北著名煤城,201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请指出当前徐州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材料一中所提到的“1+3”功能区的名称相对应。第(2)题,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水平高,优势城市资源有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这些资源不断向沿海经济带延伸,主要原因是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展成本低;有政策优惠。第(3)题,与盐城市、连云港市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是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邻近苏南经济发达区和上海市,具有地缘优势。第(4)题,当前,徐州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区域生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数量。答案:(1)①为扬子江城市群,②为沿海经济带,③为江淮生态经济区,④为淮海经济区。(2)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任答两点)。原因: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展成本低;政策优惠(任答三点)。(3)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邻近苏南经济发达区和上海市。(4)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区域生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613.(2019·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解析:第(1)题,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题,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第(4)题,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答案:(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任答其中4点即可)(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