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A.B.C.D.2【答案】C【解析】材料“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反映了隋唐时期江东地区的曲辕犁的特点,故C正确;A是耒耜,不符合曲辕犁的特点,故A错误;B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D是筒车,也是灌溉工具,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曲辕犁的特点与功能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A.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C.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D.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若干机工进行生产。这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故答案为C项。A项,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B项,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业产品投放向市场并成为商品,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无关,排除;D项,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改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3.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3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A.技术水平领先世界B.技术工艺不断创新C.技术传承封闭保守D.技术交流范围广泛【答案】C【解析】“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说明手工业传承的封闭保守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水平,故AB项错误;“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说明技术交流范围狭窄,故D项错误。4.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民窑二三百区”可知指的是民营手工业,由“终岁烟火相望”可知景德镇制瓷业繁荣,故D正确;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是在元朝,材料是清朝,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瓷器出口,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景德镇手工业分工,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景德镇制瓷业的繁荣,紧扣材料“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两句即可得出制瓷业发展迅速的结论。5.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4A.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B.土地私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C.商品经济发展,柜坊飞钱出现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答案】C【解析】【详解】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出现在北宋时期,故A错误。土地私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错误。“柜坊飞钱”是唐宋经济繁荣的明显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是隋朝开通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6.下图直接反映1500—1557英国物价指数变化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工业革命D.交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抓住题干中文字“1500—1557英国物价指数变化”和图示可知英国物价不断攀升,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使得物价上涨,A选项符合题意。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商业贸易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B选项排除。工业革5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前后,C选项排除。交通革命会使得成本下降而会降低物价,D选项排除。【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引起“价格革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A.殖民扩张B.开辟新航路C.圈地运动D.奴隶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设问不符,故A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市场等,但与设问不符,故B项排除;奴隶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与材料不符,故D项排除。【点睛】“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是关键信息。8.学者马克垚在书中这样比较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6A.多国几乎同时开始了技术革命B.技能是成就大工业的唯一要素C.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D.“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出自有经验的技工,由材料“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作用巨大;故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同时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但与材料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不符,A项错误。B项中的“唯一要素”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不符,故错误。材料强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比较,没有涉及“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的信息,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信息“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紧扣设问要求“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9.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D.电力的广泛运用【答案】C【解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有了蒸汽即产生的动力,就可以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故选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故排除A;内燃机的发明使得交通运输工具出现了重大革新,汽车、远洋轮船和飞机都以内燃机作动力,7故排除B;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排除D。10.鲁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思想时指出,“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思想属于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材料是指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洋务派认为只有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故B项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排除;CD项侧重于政治变革,排除。11.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对该材料理解合理的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体现国人崇洋媚外心态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价格降低而棉布数量增加了,这得益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巨大贡献,而洋务派的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A出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材料“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这一时间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8识可以得出正确答案。12.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①外商投资②洋务派创办③商人投资④手工工场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外商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排除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工业,②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商人投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和继昌隆缫丝厂都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转型,排除④;故C正确。13.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B.自然经济不断发展C.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D.国内政治局势稳定【答案】A【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鼓励民间办厂。“一战”期间,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故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故A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9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国内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共同原因”,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再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漫画往往蕴含者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进项中对下图解读准确的是A.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B.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实业救国思想取得了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图片反映的主要意思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人民通过提倡国货以进行实业救国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民族工业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前提是赢得民族的独立,故B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是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材料中实业救国的时间,故C错误。材料说明实业救国不是实现民族独立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10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因为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铺平的道路。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是指1953-1957年,故A项排除;B项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排除;D项是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