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三同步原则第一条:三个把握构建党建工作新常态三个抓手构筑党建工作新常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上紧了发条。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党建对全局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础作用,不断适应党建工作从严从实新常态,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突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抓实党建工作责任。“千斤重担人人挑,各个头上有指标”,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努力,将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断深化“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把党建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与去留升降、评优树模挂起钩来,通过鲜明的导向和规范的考评机制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责任制,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理念,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是本地区或本单位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组织分管副书记是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级组工干部是抓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坚决摒弃等靠思想,切实履行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各级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严党内组织生活。党的奋斗历程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平台,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一是制度要严。党内生活贵在坚持,重在落实,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具体制度,党员要将正常参加党内生活作为最低要求,对外出流动党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联系、教育、管理和服务,对无故长期不参加党内生活的党员、对民主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等要依据规定严肃处理,对党内组织生活搞变通、走形式的要严格追究党组织书记的责任,以严格的制度机制保障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要通过党内组织生活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领导带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党内组织生活,领导带头是关键。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严要求,带头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带头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带头遵守党章党纪、接受群众监督,通过领导率先垂范、党员积极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实效性。抓好联系服务群众。“抓党建、强思想,促发展、惠民生”,党建工作看似虚无缥缈,却是最大的生产力,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体现实效。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把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注重基层调研。长期以来,我们开展的一些党建活动出现的共性问题就是“上冷下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深入调研,就容易出现走形式、搞应付,重表面、轻实效的现象。所以我们开展党建工作必须重视调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深入村组社区、基层单位、企业项目等,抓住群众关心而又带普遍性的问题,抓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定政策、想办法、做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切实为民办事。“要想得到群众拥护,就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我们要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借助电视、网络、短信、微信、QQ等多种方式创新联系方式、拓展联系渠道、提高联系水平。要搭建便民服务平台,通过网络问政、党代表工作室、党员积分制管理、便民服务直通车、为民服务代理制等党建工作创新经验和方法,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真心说好。商州区在镇村全面深入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在社区推行“片组户管理、团队班服务”模式,在党员中开展“亮徽定责争十星”活动,探索驻社区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干部作风问题举报公布公示便民服务流程图400多个,印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纪实手册,不断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十百千万”践德为民(万名普通党员联户帮致富、千名机关干部驻村(企)兴产业、百名领导干部一线抓项目、区级领导干部联点建和谐)长效机制,上至区委书记、下到包村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帮助一线解难释疑、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发展产业项目,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住房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思想和灵魂深处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篇二:盘锦市兴隆台区“三同步”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全覆盖盘锦市兴隆台区“三同步”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全覆盖盘锦市兴隆台区针对全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新进项目不断增多的实际,通过在项目引进、建设、运行过程中同步做好党建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的互促共赢,确保新建非公企业党建全覆盖。一是项目引进与党建宣传同步。在开展招商引资、与企业签订入驻协议之初,即向业主赠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宣传资料、《公开信》等,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宣传主线,大力宣传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同时,将中央、省市以及区关于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中利税、人才等方面优惠、支持的相关文件送到企业手中,并详细为其解释,确保企业看到实惠。还通过开辟党建工作宣传栏、横幅标语、党建网站等平台,总结宣传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做法经验,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二是项目建设与组织建设同步。针对项目建设工期、人员构成等特点,打破原有建置和条条框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在项目指挥部成立时,坚持同步建立党组织。在规模较大、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施工队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个支部一套班子”的工作方式;在工期较短、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施工队中,采取联合建、挂靠建的方式,成立临时党支部,并为工作6个月以上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证》,实行档案化动态管理,确保党员不脱管、不漏管;在没有党员,但从业人数较多、经营管理相对规范的单位,以党建指导员、联络员为主,成立党支部,帮助施工方培养、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逐步消除组织管理的盲区,确保党旗始终在项目建设一线飘扬。三是项目运行与作用发挥同步。在项目投产运行之后,着力抓好活动载体,做好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引导其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开展挂牌上岗“亮身份”。为每名党员配发了党徽,要求党员佩带党徽上岗,让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搭建平台“作示范”。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盏灯”活动,以“创建先进党支部、创建党员标杆工程、创建党员先锋岗”为主要内容,引导党员争先进、做模范。三是建言献策“比贡献”。开展“我为企业建设建言献策”、“党员先锋队”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员干部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打造精品工程、加快企业运行中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力军作用。(盘锦市兴隆台区委组织部刘长林)篇三:发展型党组织强推三化同步海子街镇——发展型党组织强推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瓜果飘香的果园、曲径通幽的步道、错落有致的楼房、别具一格的古街、机声轰鸣的园区……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无不彰显着毕节市海子街镇在“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新路上取得的新突破。该镇党委书记陈翔宇介绍,在推进“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无不与发展型党组织的建设息息相关。该镇紧紧围绕打造“特色农业大镇、生态旅游大镇、绿色人居大镇、历史文化名镇、新型工业强镇和主城区后花园”的目标,力争把海子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聚集区、毕节市“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加快集镇转型,打造综合功能与特色产业兼具的新型城镇。该镇以打造特色小城镇(古镇)为主攻方向,主动融中心城市发展,自觉服从和参与城市功能分工,借助城市发展拉动海子街发展。着力发展集镇,侧重发展集镇周边村,形成以中心集镇区域及大湾、海子街等村构成的集镇圈为主体,以小箐沟、周家桥、前所、邵关等为重点和纽带的区域城镇发展格局,走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的小城镇发展路子。2011年3月初,该镇开始对“兴海大街”进行古街立面改造,改造街面1700余米,临街住户413户,临街商铺475个,涉及人口2000余人,改造资金近3000万元。该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分5个工程段,由5名党政领导分段负责,确保每天有近千名工人在场施工。一天一调度,三天一总结。经过全镇上下战晴天、斗雨天,绝不放过每一天;白天干、晚上干,每晚干到十点半的艰苦奋战,一条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古街展现在世人眼前。陈翔宇介绍,已完工的兴海大街立面改造工程只是该镇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的第一阶段,目前该镇集镇老街下半段的立面改造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涉及住户150余户,投入资金近500万元,预计今年11月底即可完工,集镇老街上半段的改造也将于明年年初启动。陈翔宇说,为把海子街打造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生态良好的特色小城镇,有序推进幸福小镇建设步伐,该镇拟通过一级开发的模式,在海子大坝启动下一阶段的特色古镇建设工程,从而加快建设海子街文化旅游大镇和历史文化名镇的步伐,打造综合功能与特色产业兼具的新型城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实施工业化战略。自黔西北产业园区落户该镇以来,该镇积极配合做好园区建设,全力服务与支持企业发展。用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涛的话说,在推进园区建设的进程中,该镇是“五个专”为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即明确专人负责、组建专业队伍、成立专门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专项措施。自黔西北产业园区A区主战场落户该镇后,该镇高度重视,专门明确两位党政领导负责联系黔西北产业园区和碧海新区的建设衔接工作,确保园区建设有专人负责。随着各类企业的相继进驻,各类征地拆迁任务纷至沓来,为保证园区建设用地,该镇从国土、规划等部门抽调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10余人,组建园区征地拆迁工作组,以“5+2”、“白+黑”的工作模式,专门为园区征地拆迁服务,确保土地划得出、征得足、用得上。为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该镇成立专门的园区建设衔接办公室,主动服务,为园区各类建设需求提供后勤保障。针对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该镇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悉心研究制定出专项措施,切实做到精力优先保证、生产要素优先配臵、问题困难优先解决、服务协调优先到位,积极推进园区发展。目前,已有包括雨润、博泰、神农草、汇源等在内的19家大中型企业入住园区,投入资金近5亿元。该镇还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积极推介、洽谈和引进项目,仅2011年,由该镇落实的招商引资项目就有5个,引资近4000万元,为该镇的工业化进程插上腾飞的翅膀。建设“旅游海子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该镇充分发挥海子街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让旅游业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龙头。该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以“一山一泉一河一古”(白马山、热水田温泉、前所、烧杠河流域、古镇)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围绕特色做文章,形成“灵山”、“秀水”、“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