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章末综合检测(一) 苏教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解析:选A。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皿能耐高温,用干热灭菌法;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灭菌的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2.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边缘特征③菌落的多少④隆起程度⑤颜色⑥有无荚膜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B。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具有稳定的形状、大小和隆起程度、颜色、边缘特征等,这些可以成为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3.培养甲型H1N1病毒时,应选用()A.无菌的牛肉汤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C.固体培养基D.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鸡胚解析:选D。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A、B、C都是普通的培养基,故错误。活鸡胚是活细胞,故D正确。4.平板划线操作时划出了五个区域,适宜培养后,观察结果是()A.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增加B.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C.五个区域内的菌落数差不多D.中间区域较多,两端区域较少解析:选B。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出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即菌落。因此,除了第一次划线从样品中获取菌种,以后的每次划线都是从2上一次划线获取菌种,从而达到稀释分离的目的,最终得到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为菌落,故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B项正确,A、C、D项错误。5.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是()A.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B.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C.除去其他微生物D.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解析:选A。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故A错误,B、C、D正确。6.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解析:选C。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7.某同学在对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进行统计时,从稀释106倍的菌液中取样涂布了3个平板,结果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20、230和24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可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恒温培养,以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B.该实验接种使用的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C.3个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作为推算每克样品中菌株数的依据D.若培养基中混入其他含氮物质,统计出的数据会偏低解析:选D。实验前可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恒温培养,若有菌落产生,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该实验使用的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这样只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培养基中生存;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因此可取它们的平均数对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进行估算;若培养基中混入其他含氮物质,会有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此生存并形成菌落,因此统计出的数据会偏高。8.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图)。在筛选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3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无机盐解析:选A。植物油是一种脂肪,其元素组成为C、H、O,因此植物油属于碳源。9.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富含难降解的有机物苯甲酰肼,是当前焦化行业环保治理的难点。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通过细菌生物降解方法处理焦化厂污染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配制以苯甲酰肼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对初步筛选出的目的菌进行纯化C.逐步提高培养基中苯甲酰肼的浓度可以得到高效降解污染物的优质菌株D.应该从农田土壤中筛选目的菌答案:D10.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了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组别培养基中的添加物MRSA菌1100μg/mL蛋白质H生长正常220μg/mL青霉素生长正常3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死亡A.细菌的死亡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B.第2、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可杀死MRSA菌C.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此实验设计不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解析:选B。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因而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A正确;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质H混合物可杀死MRSA菌,B错误;由于第2组的青霉素是20μg/mL,而第3组的青霉素是2μg/mL,所以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C正确;此实验设计只发现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质H混合物可杀死MRSA菌,但不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D正确。11.生产实践中配制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培养基时,一般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如“以野(野生植物)代家(栽培植物)”“以纤(秸秆)代糖(淀粉)”“以氮(非蛋白氮)代朊(蛋4白氮)”“以烃代粮”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野代家”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加入更多的生长因子B.“以纤代糖”能为某些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C.“以氮代朊”是因为铵盐、硝酸盐等是微生物常用的氮源D.“以烃代粮”培养的微生物可以用于净化被石油污染的海域解析:选A。从题干给出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以野代家”就是以野生植物的原料代替栽培植物的原料,实际上野生植物含有的营养成分比栽培植物更丰富,所以不用在用野生原料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生长因子。12.玉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和栽培过程中作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繁殖原理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B.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C.E→G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即一般不应用于大田生产解析:选C。图示A→D表示了玉米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从繁殖原理分析属于无性生殖。E→G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植株G中的染色体组数是D中细胞的一半,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一般没有直接使用价值。13.在工业化大量培养植物试管苗的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诱导形成芽②取合适外植体③诱导形成愈伤组织④诱导形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⑤诱导形成根A.②①③④⑤B.②④③①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①④③解析:选B。植物细胞培养的一般操作顺序是:选取合适的外植体;诱导形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并诱其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过程,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发育成芽和根,从而形成试管苗,移栽后长成植物体。14.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茎尖组织――→①X――→②胚状体――→③幼苗――→④脱毒植株A.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对香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C.②阶段为脱分化过程D.X代表愈伤组织解析:选D。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中不发生减数分裂;三倍体香蕉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不能获得单倍体;②阶段为再分化过程,①阶段是脱分化过程,形成的X为愈伤组织。15.组织培养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危害,其原因在于()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了脱分化和再分化,进行的是快速分裂和分化B.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植物病毒根本无法生存C.进行组织培养用的材料是刚分裂产生的茎尖、根尖或芽尖D.接种组织培养之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解析:选C。组织培养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危害,其原因在于进行组织培养用的材料是刚分裂产生的茎尖、根尖或芽尖,它们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不会或很难感染病毒,C正确;A、B、D错误。16.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培养过程可以体现棉花叶肉细胞的全能性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解析:选B。该培养过程可以体现棉花叶肉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③是脱分化过程,该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故C正确;④表示再分化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52分)17.(7分)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毒性很强,人误食后如6不及时医治就会危及生命,某班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在含有碳源、氮源及________等的选择培养基上添加适量的________进行选择培养。(2)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磷农药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________→熔化→分装→加棉塞→包扎→________→倒平板。(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答案:(1)水和无机盐有机磷农药(2)丙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比甲、乙强(3)称量高压蒸汽灭菌(4)血球计数板涂布平板18.(6分)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①配制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接种针用________法灭菌后,从②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________(填“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④配制与①相同的培养基,并加入少量碘液,使培养基呈蓝紫色。用________法将③大量繁殖后的细菌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