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分钟60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是因为商王把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强调商朝体现神权王权结合,与具有民主色彩不符,排除A。以血缘为纽带也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是与题干强调神权王权结合不符,排除B。商朝尚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2.春秋时期,晋国小宗曲沃伯经过长期战争推翻了晋国大宗翼侯,被周天子策命为晋侯,“曲沃代翼”最终完成。这表明A.争霸战争的成败改变血缘亲疏B.策命晋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C.血缘纽带对政治的束缚被冲破D.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完全破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对政治的束缚随之被打破。故选C;A项说法有误,排除;春秋时期还未发展为君主专制政体,排除B;春秋时期宗法制并未遭到完-2-全破坏,排除D。3.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郡县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实质体现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男尊女卑”等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所以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宗法制。A是西周的地方制度,C是秦朝的地方制度,排除AC。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4.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B【解析】-3-试题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的郡守、县令是由中央皇帝任命的且随意调遣。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是世袭的,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在地方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故本题选B选项。A选项分封制体现不出;C选项分封制不符合;D选项分封制不符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5.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A.王室子弟B.功臣C.商代贵族D.诸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将功臣姜尚封到齐国,故本题答案选B项;周的国姓是姬,姜子牙姓姜,所以不是周王室子弟,A不选;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受封在吕国,他就算是现代贵族,但不是受封的原由,C项不选;D项不是分封的对象。【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周天子将功臣姜子牙封到齐国做诸侯。6.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①负责管理军务②负责国家监察事务③执掌群臣奏章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他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监察事务,故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项正确。军务是太尉掌管,协助皇帝是丞相。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4-7.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表现在①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③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④攻伐征战都由皇帝亲自带兵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皇帝亲自带兵的说法不准确,带兵是具体将军负责,故排除④。本题选择C项正确。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裂天下都会而为之郡邑(县),废侯卫为郡守县令,郡邑(县)、郡守县令是秦朝郡县制和地方官制,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9.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仅仅是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无法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宗教性描述,无法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国家政事的决策方式,无法体现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C。1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的“三公九卿”中的一些职位是专为皇帝事务所设,即皇帝事务与国家事务同等对待,反映出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化国为家,皇权至上,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这些职位与皇室的关系,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官员产生方式,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D内容,排除。11.“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完成了国家统一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答案】B【解析】-6-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影响中国到20世纪,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此题最大干扰项为A。但从历史来看,中国后来仍多次发生过分裂,并没能“持久”。CD项不是深刻持久的。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满足皇帝的私欲B.彰显皇帝的权威C.强化君主的权力D.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将六国旧贵族迁往秦地,材料中还指出秦朝实行移民政策,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贵族、富豪都是在六国旧地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仍留其在原地控有隐患;因此将他们迁走的目的在于打破之前旧有的地方政治结构,有利于加强秦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的做法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私欲的满足。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帝的权威、君主权力的强化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BC项。13.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D.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答案】C【解析】“推恩令”是把地方王国的权力不断的削弱,所以才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并未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也未取消郡国并行制度,选项A、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只是削弱地方封国势力而非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选项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14.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事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史帝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A.集体决策,限制皇权专断B.群臣参议,削弱宰相权力C.强化专制,加强中央集权D.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朝议制度主要是大臣讨论国家要务,有利于皇帝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D项正确。A项限制皇权专断,军国大事依然由皇帝独断,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削弱宰相权力,排除B。朝议制度是皇权专制的产物,题干无法体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解决本题牢牢抓住朝议的主要目的和作用,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15.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刺史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属于汉承秦制,故A正确,排除。三公九卿制度,秦朝设立,汉代沿袭,故B正确,排除。郡县制度,秦朝设立,汉代有郡国并行制,故C正确,排除。秦朝没有刺史制度,汉代开始设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16.为解决贵族之间权力、土地及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和团结统治集团,西周实行了A.禅让制-8-B.分封制C.集权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典型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形成了嫡长子继承而庶子分封的关系,也因而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这种严格的等级关系初期有利于稳定和团结统治集团。故D项正确。【详解】17.宋代制定了文官执政的制度,军队不参与政治,军队的元帅亦由文官担任。宋代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A.限制武将滥用职权B.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C.保障军事决策正确D.避免武将干政局面的出现【答案】D【解析】从材料“军队不参与政治,军队的元帅亦由文官担任”中可以分析出,宋代的文官执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武将干政的出现,故D项正确;AB项包含在D项之中,排除;C项错误,错在“决策正确”。18.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A.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B.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C.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9-D.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信息可见,宋初宋太祖敕令后世子孙不得诛杀文人,宋初名臣提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且宋代也出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上可见文人在宋代政治生活中居于突出的地位,反映了宋代倡导的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19.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另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削弱相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属于宋代地方体制变革的一个内容,不能全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