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试卷考试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曾言“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故A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不符合题意,排除B;孟子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D.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2-施行德治,故选B;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是神授予的,强调君主权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联系所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3.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著名刻工张徒信在成都印刷整部《大藏经》,这是印刷史上早期影响较大的一部书,费工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版块达十三万之多。这说明当时A.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B.雕版印刷技术水平较高C.活字印刷技术迅速推广D.彩色套印技术已经成熟【答案】B【解析】依据“费工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版块达十三万之多”可知,材料“著名刻工张徒信在成都印刷整部《大藏经》”反映的是宋朝的雕版印刷术印刷水平较高,故B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发明在唐朝,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雕版印刷,排除C项;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4.1283年,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舍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认为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A.法家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程朱理学讲究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另外,从时间上来看,程朱理学属于宋代,符合题目的时间,而王阳明心学则属于明代,不符合题目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选项。5.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3-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句话反映的是A.孟子的“仁政”B.朱熹的“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心即理”“致良知”,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仁政”“经世致用”,排除AD;朱熹的“理学”不符合“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排除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联系所学王阳明的思想分析解答。6.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7.“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B.“知善知恶是良知”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答案】C【解析】【详解】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明清之际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增添了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故C正确;A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BD是陆王心学,不符合明清之际“新时代内容”,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回答。8.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由材料可知,王夫之A.认为人欲也是天理B.主张“致良知”C.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可见王夫之认为天理人欲不可分,故选A;主张“致良知”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排除B;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排除D。9.“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和累积,又是现存社会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汉赋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③宋词的兴盛④小说的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③-5-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词和明清小说都是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而产生的文学形式,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③④正确,汉赋的繁荣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无关,排除①;理学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无关,排除②;故选D。10.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赞东汉张芝的书法“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下列书法作品与张芝的书法属于同一字体的是A.B.C.D.-6-【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并结合所学判断可得出张芝所擅书法字体是草书,四幅作品中C项是草书,故C项正确;A项是篆书,B项是隶书,D项是楷书。故排除ABD三项。1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反映了魏源的思想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法者天下之公器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正确。B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C是维新派思想。D是进化论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12.下图是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示意图,空格内应填写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维新变法D.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A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内容,排除;B是洋务思潮的内容,排除;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故选C;20世纪初,出现主张民主共和的三民主义思想,排除D。1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说明魏源-7-A.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中西制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说明魏源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优越性,D正确。A中系统认识不符合题意,A错误。B是林则徐。魏源并不主张变革传统中国制度,C错误。14.关于维新变法,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曾这样说:“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康有为《孔子改制考》B.严复《天演论》C.梁启超《变法通议》D.魏源《海国图志》【答案】A【解析】康有为借助孔子改制思想进行变法,以减轻变法带来的阻力,故A项正确;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思想进行变法,故B项错误;梁启超《变法通议》中提出兴民权思想,故C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15.康有为指出:“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而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与康有为这思想最为接近的是A.自由平等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说【答案】B【解析】“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意为民众设立君主的目的是保护民众自身的利益,与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思想相近,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自由平等、天赋人权-8-思想,排除A、B;人民主权说指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结合所学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分析解答即可。1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A.肯定人的尊严B.否定神灵存在C.强调理性至上D.推崇绝对真理【答案】A【解析】材料“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肯定,故A正确;材料只是否定超人性的真理,没有反映出否定神灵存在,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理性至上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推崇绝对真理,故D错误。故选A。17.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B.反对雅典的直按民主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具有知识,认为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A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而是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排除B项。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而不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排除C项。格物致知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D项。-9-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8.英国学者伯里在《思想自由史》中指出:“消散中世纪的黑暗而为最后理性的解放者作预备的理智和社会运动于13世纪发端于意大利。”这场“社会运动”是指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消散中世纪的黑暗”“13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盛行于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解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线,故B正确;智者运动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消散中世纪的黑暗”“13世纪发端于意大利”,联系所学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国家等知识分析解答。19.一位西方艺术家的画作有诸多时代性突破: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通过画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