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部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面的贡献是A.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B.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C.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故排除A项;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故排除C项;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是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故排除D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故选B。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依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故选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2-《马关条约》【名师点睛】欧洲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经历了从原始阶段:黑奴贸易、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以及商业革命和价值革命等等,到后来的自有资本主义——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及最后的垄断组织。把握好这些阶段对应中国的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解答问题。3.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分析,即可排除②,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④;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4.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颁布,表明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马克思却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德意志A.国家元首是皇帝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只对皇帝负责C.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D.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答案】D【解析】D试题分析:C项说法是错误的,所以排除C项。A、B两项都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表现,D项是全面的。1871年德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由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方式确立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与英国的国王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德国有宪法,有议会,但宪法与议会对国王都没有约束力,内阁首相不对议会负责而对君主负责,所以可以得-3-出D项的结论。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民众自发的运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6.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实际上都是在制造“两个中国”。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7.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A.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B.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C.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D.由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相内容——宰相的产生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其余BCD三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相关史实,排除BC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德意志帝国宪法8.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①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②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讯技术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5-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近代西方科技在重庆出现的时间均要晚于上海,说明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要早加上,所以①的说法正确;根据西方科技进入中国的门类可以看出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②的说法正确;无线电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晚,说明中国并不是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讯技术,所以③的说法错误;上海和重庆的科技近代化并不是中国民族工业主导的,而是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不断传入中国的,所以④说法错误。故排除B、C、D项。故选A。9.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18年十月革命就已在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故A项错误;1927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故B项错误;1923—1926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因此“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很高,故C项正确;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0.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6-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1.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A.道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法家思想的影响D.墨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仁义心”、“治国以仁”、“为天牧民,当以仁道”、“孝顺父母”、“至孝之行”等信息,可以了解到康僧会提倡仁、礼等思想,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制,墨家代表中小生产者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故选B考点:儒家思想点评:本题难度在材料的运用和理解,难度较小。儒家思想还可考查佛教对儒学的冲击等。12.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7-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文艺复兴兴起于新航路开辟之前;D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请回答: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请依据材料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答案】变化:宋代宰相地位下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职权范围缩小,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解析】【详解】根据“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可知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分散,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分别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所分割,不在是百官首领,由此说明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职权缩小,地位下降,体现了宋代宰相制度的衰落。-8-【点睛】宋代宰相制度的衰落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即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君主专制大大加强。14.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