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十五天)(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人则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现象A.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发达C.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子潜心钻研,学术得以勃兴,故B正确;各诸侯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争霸战争的残酷性无关,排除A;士人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扬其学说主张,促进社会发展、改革,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C错误;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2.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同时,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如下图)。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2-汉代神农画像石A.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在汉代比较盛行B.中国古代农业是人民群众发明的C.文献与考古结合证明了神农确有其人D.汉代的农业生产仍然以耜耕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可知,汉代较为盛行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故A正确;B明显与“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不符,排除;神农是传说中的人物,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神农教民劳作的问题,与汉代的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3-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佛教的祈福观念深入人心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C.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D.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可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每年市舶司官员都要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故D正确;材料反映市舶司官员举行祈风仪式,无法体现祈福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宋代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材料反映市舶司官员举行祈风仪式,无法体现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排除C。4.明清时代皇权专制在制度安排上出现新的变化,皇权专制程度似有新的提升,与此同时,行政的法制化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时代行政法制化的加强A.是君主集权加强的表现B.是对儒家德治观点的否定C.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D.对专制权力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代皇权专制进一步强化,同时行政的法制化也达到提升,行政的法制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故D正确;明清时代行政法制化的加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A错误;明清的治国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法制化并非对儒家德治观点的否定,B错误;明清时代行政法制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有利于-4-工商业的发展,C错误。5.轮船招商局正式开办时,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后来在李鸿章奏请下,轮船招商局先后获得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免纳天津进口税2成、卸漕空船载货免除北洋三口出口税2成的优待。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航运的信心B.加强了对轮船招商局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D.保证了航运业的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在李鸿章的努力下,轮船招商局获得减免出口税和复进口税,这有利于洋务派兴办航运业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航运的信心,故A正确;材料反映轮船招商局获得减免出口税和复进口税,与轮船招商局的管理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排除A;轮船招商局获得减免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有利于洋务派兴办航运业的发展,但不一定能保证航运业的稳健发展,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轮船招商局先后获得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免纳天津进口税2成、卸漕空船载货免除北洋三口出口税2成的优待”,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6.中国国内的政治气氛自公车上书之后已有重大转变,公开谈论国事,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5-已经不再是违规违纪的事情,高阶层的官员、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开始以维新为时髦。这一氛围直接导致了A.兴中会的成立B.《天演论》出版C.强学会的成立D.《时务报》发行【答案】C【解析】【详解】公车上书后,国内政治气氛发生重大转变,高阶层的官员、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开始以维新为时髦,在这种气氛下,组建维新团体,强学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由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故C正确;兴中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团体,不属于维新派,排除A;《天演论》出版的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与材料中“高阶层的官员”关系不大,排除B;《时务报》是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报刊,与高阶层的官员以维新为时髦无关,排除D。7.据1947年3月的统计,全国接收日伪产业总数折合法币为95897亿元(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如按当时官价法币12000元兑1美元折算,为79914万美元。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B.日伪产业成为法币稳定的基础C.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D.美国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即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抗战胜利后又接收日伪产业,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业的控制,反映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故A-6-正确;接收日伪产业与法币稳定与否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接收日伪产业,属于国有资本,并非为了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美国的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8.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到1954年,全国共建速成中学87所,招生64700余名。而在1953年第一届1680名毕业生中,有1622人升入高校学习。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建国初期,我国经济需要恢复发展,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材料表明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无法体现“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9.西方学者指出,雅典的戏剧表演是城邦把自身搬上了舞台,而将城邦置于那样的位置,从-7-中受益的是听众。对此理解正解的应是,古代雅典A.戏剧演出主导公民思想观念B.重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C.城邦体制需要舞台进行表演D.音乐有利于缓和公民的不满情绪【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雅典的戏剧表演是城邦把自身搬上了舞台……从中受益的是听众”可知,雅典戏剧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教化作用,具有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故B正确;材料反映雅典通过戏剧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和能力,并非戏剧演出主导公民思想观念,排除A;材料反映雅典城邦中政治是雅典戏剧的重要内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城邦体制需要舞台进行表演,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不满情绪,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雅典的戏剧表演是城邦把自身搬上了舞台……从中受益的是听众”,联系所学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10.拿破仑说:“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大炮的出现摧毁了封建体制,而墨水的出现摧毁了近代社会组织。”材料中的“那些文字”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C.丰富了人文精神内涵D.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猛烈批判封建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理性-8-主义阶段,故C正确;材料中的“那些文字”指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没有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B错误;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11.下表为19世纪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占比表,据此可知19世纪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C.其他部门就业人员的占比稳定增长D.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看出,19世纪英国农业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小,工商运输业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说明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农业所占比例减小,并不意味着农业的衰退,A错误;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无法体现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C项中“稳定增长”明显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9-12.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这一现象反映了冷战A.重点是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C.形式上意识形态之争明显D.本质上仍是国家利益的争夺【答案】D【解析】【详解】在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苏联维持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实质是争霸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争夺,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争夺的重点是第三世界,排除A;根据“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可知,为了实现扩张的目标,苏联并不强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一致,排除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