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县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皖北县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必修1+必修2+必修3第一~三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B.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C.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D.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魏晋时期的监察机构更具有独立性和体系性,由于监察体制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所以监察体系的完善则说明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A。材料体现了独立、制衡的分权现象,不是“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故排除B。权力转移只是表象,不是反映本质,故排除C。只有分化事权才能有效制约相权,材料不能体现制约相权,故排除D。2.下面是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漫画。图中信息可用来说明A.英国的宪政在与时俱进B.国王逐渐淡出政治舞台-2-C.国王的象征意义更突出D.君主立宪适合英国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图片中写到“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说明国王只作为国家的元首,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故选C。宪政在英国的表现方式是推崇议会至上,故图中不能反映“英国的宪政在与时俱进”的信息,故排除A。国王逐渐淡出政治舞台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图片突出的是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没有体现“君主立宪适合英国国情”的信息,故排除D。【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2)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3.梁启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任凭什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其爆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推动了人治向法治的转变C.使中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D.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任凭他那一种异族……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说明民众的民族意识提高了,“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说明民众的民主意识提高了,故选D。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因为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最终失败了,故A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的信息,故排除B。C项“实现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论从史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4.2016年,历来被视作美国在西亚地区重要盟国的土耳其与美国分道扬镳,沙特、埃及等中东传统盟友与美国进一步拉开距离。特朗普就职前夕公开谈论“北约已经过时”,“欧盟是德国的工具”,要求盟国增缴“保护费”。这说明A.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扩大-3-B.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日益受到冲击C.西方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D.欧盟的崛起冲破了美国政治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土耳其与美国分道扬镳,沙特、埃及等中东传统盟友与美国进一步拉开距离”,特朗普要求盟国增缴“保护费”等信息可知,原来的一些盟国正与美国保持距离,可见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日益受到冲击,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的信息,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争夺霸权”的信息,故C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冲破了”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5.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即宋人杨冠卿所称“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的称提之术。该措施的作用是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规避战时金融风险C.保障纸币流通职能D.增强社会重商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采取提之术等政策控制市面上纸币的流通量,保障纸币的流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障纸币的流通功能,没有体现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和规避金融风险,故A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重商意识,故D项排除。6.17世纪初,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都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由此可知,这些东印度公司A.推动了西欧的殖民扩张B.是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C.是西欧贸易兴盛的根源D.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4-【详解】从材料“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都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可见东印度公司帮助政府,对外殖民统治,故A符合题意,选A。从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可见,东印度公司不是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故排除B。西欧贸易兴盛的根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东印度公司只是起推动作用,故排除C。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是对亚洲经济的掠夺,导致了亚洲的长期落后,故D表述错误,故排除D。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轻重工业的投资比重为1:8;“三五”计划期间1970年发展到1:14;到1979年的比重也还为1:8.3。材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已经趋于平衡B.计划体制使工业获得较快发展C.我国曾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D.国有企业的活力得到大大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轻工业的投资比重为1:8”等字眼足以证明“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79年的比重也还为1:8.3”,说明二十多年一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趋于平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信息,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的活力”的信息,故排除D。8.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农业大国,但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不仅高附加值农业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而且一些原来占有优势的传统农作物也受到冲击,进而陷入“发展中的痛苦”。这可以用来说明经济全球化A.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压力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C.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不利地位D.便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一些原来占有优势的传统农作物也受到冲击”,进而陷入“发展中的痛苦”可知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压力,故选A。材料没有从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角度来评价经济全球化,故排除B。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故C表述错误,-5-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便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信息,故D与材料无关,排除D。9.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士人应该无所顾忌地去认识一切,而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孟子也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由此可知,当时A.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B.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与自由C.恢复周礼是各个学派的共同追求D.各个学派都代表了统治阶层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和“处士横议”现象的出现说明士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选A。材料涉及的是士人,而不是“各个社会阶层”,故排除B。恢复周礼是儒家学派中孔子的追求,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C。各个学派中墨家就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故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10.韩非子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据此可知,韩非子认为A.法家思想来源于道家思想B.君主应对百姓实行绝对的控制C.君主应该实行“无为而治”D.君主统治应该讲究权术和权谋【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可知管理国家要讲究权术,明赏罚,重权衡,故选D。A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法家与道家是不同的思想流派,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君主应对百姓实行绝对的控制”的信息,故排除B。“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C不是韩非的思想,排除C。11.董仲舒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都来源于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因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此可以推知,董仲舒A.完善了天人感应理论-6-B.改变了传统封建道德C.强化了封建伦理关系D.激化了君民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是“三纲五常”的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选C。“三纲五常”不属于天人感应理论,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三纲五常”强化了传统封建道德,故B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激化了君民之间矛盾”的信息,故排除D。12.下表是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关系的论述。据表中信息可推知,朱熹认为1“天理人欲分数有多少。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2“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底是人欲”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B.“人欲”是“存天理”的关键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D.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可见赞成合理的“人欲”,故D表述正确,选择D。从材料“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可见“天理”和“人欲”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故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存天理,灭人欲”可知,B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从材料“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可见两者也不是“相互割离”的关系,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论从史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13.宋明时期,他们(理学家)大幅提升伦理精神的地位,认为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上古“三代(夏、商、两周)”之治完美地展现了这种伦理的底色,因为只有回归“三-7-代”之治,全面恢复“古制”才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的架构。据此可知A.理学家的政治理想脱离现实B.“三代”实现了社会的长治久安C.儒学家重视久远的历史传统D.道德价值应高于政治经济价值【答案】A【解析】【详解】历史发展到了宋明时期,却提倡回归“三代”之治,全面恢复“古制”,不符合历史潮流。可见理学家的政治理想脱离现实,故选A。“三代”最终被秦取代,可见B表述错误,故排除B。C只是表象,从材料看来儒学家不仅重视久远的历史传统,更要全面恢复“古制”,故C表述不准确,排除C。材料“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可知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伦理精神的地位,可知D选项中“高于”表述错误,排除D。14.明代思想家认为程朱理学“束书不关,游谈无根”,主张把学问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诸理论,举凡天文、河槽、风俗、田赋、典礼等,皆在探究学问之列。这体现的思想是A.致良知B.经世致用C.天人感应D.格物所知【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主张把学问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诸理论,举凡天文、河槽、风俗、田赋、典礼等,皆在探究学问之列”可知,主张研究学问要重视实用,故选B。“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天人感应”的思想,故排除C。“格物所知”只是强调实践,并没有突出研究学问要重视实用,故排除D。15.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文明的建树者,反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敢于蔑视与人类为敌的神界律条,敢于否定最高主神宙斯的权威,坚定地、毫无条件地站在人的一边,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普罗米修斯神的出现体现了希腊人A.参政热情的高涨-8-B.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C.自我意识的觉醒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答案】C【解析】【详解】普罗米修斯“反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蔑视神界律条,“否定最高主神宙斯的权威”体现了希腊人自我意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