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历史学家许倬云曾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家族主义关系破裂,家族纽带瓦解引起的社会流动”。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观念已经消亡B.血缘政治逐渐瓦解C.地方势力日益增强D.中央集权开始形成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3.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加强中央对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A.中朝制度B.刺史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三司制度5.《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B.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C.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D.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D.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7.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之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运动就此终止。自-2-1895年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变化可以反映()A.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民族危机激发国人加快救国实践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效果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唯一主旋律8.下表是同学们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9.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辱;193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根本原因是因为()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0.“《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1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1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3-1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14.此机构的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此机构出现于()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5.“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16.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7.“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文中“秦制”指()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18.“(北朝)裴侠在世时……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这种攀附祖先、恨不得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9.“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4-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20.右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样的制度设计()A.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特权地位B.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1.孔子,姓孔名丘。近年来,很多孔姓人氏纷纷前往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寻根问祖。与这一现象出现有直接关系的古代制度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22.《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此举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地方权力C.恩泽所有皇族D.削弱宰相权力2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平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对贵族专政的斗争,也迫使贵族做出让步,许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不断颁布,平民的公民权不断增加。这些法案的颁布表明()A.贵族让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B.平民与贵族取得了平等的地位C.平民的不懈斗争是重要推动力D.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的现实需要24.据史料记载,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召集内阁会议,有七个部长参加,七人均反对林肯的主张,最后,林肯却宣市:“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利。”林肯此举体现了()A.总统掌握了最高行政权力B.行使了总统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C.反映了中央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D.违背了1787年宪法权力制衡原则25.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2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内阁与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依据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案》27.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美-5-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争取民族独立B.推举华盛顿为国王C.实行联邦制D.两党交替执政28.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确立,前后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历史,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最早确立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9、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30、2017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针对部分伊斯兰国家的入境禁令因涉嫌违宪已被两个州上诉至最高法院。材料反映出美国政体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制B.分权与制衡原则C.联邦制原则D.总统的权力至上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2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材料二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6-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6分)(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10分)3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4分)(2)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影响有哪些?(8分)(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6分)-7-1-5BBCBD6-10.ABCBC11-15.DBCDA16-20ADCAD21-25BACAD26-30.ACACB二、31.(16分)【答案】(1)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利益的主张;有利于得到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2)胜利结局: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原因: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32.(1)图一:秦朝;图二:元朝。(4分)(2)科举制(2分)影响:①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提高了官员素质。③促进了儒学的传播。④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使教育官本位(6分)(3)①指皇帝或秦始皇。(1分)②郡县制。(1分)③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