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18年12月13日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文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富国篇》,意思是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荀子主张施行“仁义”和“王道”(礼法并施,王霸并用)。结合-2-这一点可以判断是荀子的观点。考点:百家争鸣点评:关于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知识的考查,出题形式一般为:给出思想家的思想言论,需要学生加以判断辨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要求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等,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以刑辅德”。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题干里董仲舒是在强调“德”和“刑”,即如天之阴阳两面,通过“刑”来辅“德”,二者缺一不可,即体现其“以刑辅德”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以刑辅德”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排除;B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朝的思想文化状况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明朝比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更深,然后再结合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政策,我们不难得出答案。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中的“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画点睛: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在艺术上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成为人们醉心于文人画的主要原因。6.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4-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7.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A【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材料中“17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属于近代物理学的成就,B项中的“现代”说法错误;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的理论,C项错误;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的经典力学点睛: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5-8.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在下则疾声狂呼,……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和“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可知作者想要强调的是言政法不如转而从事生产,所以选择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9.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之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B.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己成为社会风气C.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答案】C【解析】材料中梁启超指出“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翻译与通事之人”指的是了解西方、精通西方语言、翻译西方著作的人。这段描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事西学之人地位提高。A、B与材料、史实均不符合;1905年清政府才发出科举制,D项错误。故选C。1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6-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从“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善变”,对中国能否适应世界环境感到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抛弃旧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重建儒家信仰”上;C选项没有注意到时间:20世纪初,这个时期康梁变法已经结束;D选项错在材料体现不出这种思想。11.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意在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1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7-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否定天赋人权,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及团体才享有一切自由权利;这表明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故选C。A、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理解13.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