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一解释意在说明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周人认为天命无常,只选有德,顺应民意,民意即天命,反对商王是唯一可感应鬼神,受命于天的观点,其目的在于说明武王伐纣是顺天应民和新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B与材料无关,C项“从未”说法绝对,D项“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只有A项正确。【点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从神本到民本,说明政治理念的进步。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A项只符合汉初,C、D项“兼并”、“改善质量”不能通过增加人口实现,所以B项是正确的答案。【点睛】在农业社会里,人口即劳动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2-3.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B.农耕文明的繁荣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棉纺织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与银米价相比较,明朝绢价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减少,结合当时棉布成为普通人的衣料这一史实,可知其原因主要是棉纺织发展,A项结果是国际市场狭小,与国内物价关系不大,B、C项“农耕繁荣”、“作物种植”与绢价下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4.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5.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3-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B.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近代上海司法审判事务,无论中外均请律师辩护可知,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不能体现思想深入人心,BC项的“理念”差异和“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虽与史实相近,却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正确。6.下列是1895-1913年中国近现代企业的构成表据此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间市场活力得到激发C.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表中商办企业在数量、资产上超过官商合办,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投资热潮。A项在一战期间,C项与材料无关,D项在抗日战争时期,三者都不符合史实,只有B项是正确答案。【点睛】准确识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及其阶段特征,是掌握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关键。7.1944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4-熟”。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是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答案】C【解析】【详解】用民主形式“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力量壮大的结果和要求,C项合题意。当时中国人民己转入局部反攻,中共的倡议是反专制,与抗战前线、统一战线扩大无关,AB项错误,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抗日,D项错误,正确的答案是C项。8.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答案】B【解析】【详解】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B项,A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C项生产关系改革在5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D项是在十一-5-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只有B项符合题意。9.就家庭规模来说,早期罗马人不管社会阶层高低,都喜欢一大家族人生活在一起。但公元前2世纪以后,家庭结构简化,人口规模缩小。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扩张助推经济发展B.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C.公民法加强了产权保护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古罗马从城邦到统一意大利半岛,生活方式由聚族而居到个体小家庭为主,反映了A项“经济发展”说法的正确。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殖民扩张和征服战争推动了工商业发展而不是农业进步,B顶错误,C项错在公民法,当时正在向万民法过渡,D项错在土地私有“确立”。正确答案是A项。10.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艺术走向世俗,“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B项“等级观念消失”与史实不符,材料艺术家的活动与“参政无关,艺术家“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体现其政治地位提升,C、D项与史实不符,正确答案是A项。11.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6-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答案】C【解析】【详解】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农民既渴望致富又担心成为革命的对象,C项正确。“粮食税”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违背史实。苏联的工业化和集体化分别是在1926年,1929年开始的,B、D两项不是1925年农民的反应。故C项正确。【点睛】改革需要不断深入,本题要首先注意的是农民困惑的时间和原因及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史实。12.2000年6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发表了题为:“与德国和法国共同组成先锋队”的演讲,强调欧盟各个机构是“完全独特的并将继续如此”。并以“德国万岁!”和“法国万岁!”结束他的演讲。该演讲A.应对英国脱欧所面临的挑战B.消除法国德国之间的矛盾C.抵制苏联在欧洲东部的扩张D.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2000年法国领导人强调欧盟的稳定“继续”和法、德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A项不属当年史实,B项欧共体成立时已基本解决,C项苏联1991年己经解体,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点睛】欧共体兴起于经济一体化,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发展方向是政治一体化。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材料一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材料二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3)中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和稳定-8-【解析】【详解】(1)相同点:材料一中“经济民族主义”、“应扩大贸易顺差”,“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材料二中,主张“商战”,同样属是经济民族主义。希望中国政府“绸缪商政,体恤而扶植”,以便“其厚输而无怨也”,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等可知两者在本质、措施、中心等方面具有相同点。(2)不同影响:依据材料一中“国家……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国家会日益殷实”等信息,结合所学近代世界史知识,可整理出其对西方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材料二中“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收回利权运动”等信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即可获得其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3)认识:需要从材料立意出发,如本题中谈经济民族主义产生、实质和如何选择等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民族融合推动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