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附加题1道。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成绩计入总分,总分不超过100分。第Ⅰ卷(共40道题,60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案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B.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C.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D.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诸侯国君享有世袭统治权,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故A、D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也采用分封制的做法,故排除B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作用即可。2.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大相径庭C.法古用今D.殊途同归【答案】D2【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以法治国,汉武帝外儒内法,二者有所区别。故A项错误。题干“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和后果有相同之处,即殊途同归。故B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题干“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说明秦始皇反对法古用今。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3.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官员都是皇帝亲近和直接指挥的秘书、宦官和侍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侵夺以丞相为首“外朝”的权力而设立的“内朝”,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效率的提高;D项错误,三省在隋唐时期成为定制,不是在魏晋时期。4.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削弱六部加强君权B.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答案】B【解析】3【详解】本题考查内阁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B项,诸司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有一定的议政权。故B项正确。A项,六部与内阁配合并不是削弱六部的权力。故A项错误。C项,集体议事制度早在秦朝的朝议制度时就已确立,因此不能说明朝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故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割事权。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5.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应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并在得到许可后去死。不幸的人应该说出他的不幸,法官应该向他提供补救的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B.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C.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D.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法律相关知识。D项,根据题目材料“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得到许可后去死.....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材料着重强调了人即使要自杀,也需要经过雅典法律的许可,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故D项正确。A项,题目材料主要说明古代雅典法律尊重人的生命价值,题目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问题,故A项错误;B项题目材料只是体现了古代雅典法律具有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并没有涉及到雅典法的其他方面,所以也就不能够说古代雅典的法律体系达到了完备的程度,故B项错误;C项题目材料主要说明古代雅典法律尊重人的生命价值,题目材料并不能够说明法官与元老院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故C项错误。6.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突出问题是A.过度追求自由B.法律意识淡薄4C.公民素养亟待提高D.个体观念阻碍决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可得知雅典公民过度追求自由,故本题答案选A项。题干主旨强调过度追求自由,B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题干只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认识,不能看到公民的素养问题,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他人的侵辱,处以25阿斯的罚金。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采用固定的罚金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作出不同的判断。材料表明A.商品经济推动罗马法体系完备B.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C.罗马法有保护人格权的传统D.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他人的侵辱,处以25阿斯的罚金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采用固定的罚金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作出不同的判断”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人格权,故本题答案选C项。罗马法体现完备要到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而不是出现在《十二铜表法》,A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B项表达错误,法官并不能随意解释法律,排除;《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贵族利益而不是平民的利益,排除D项。8.下表是古罗马不同时期对释奴财产的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马法内容出处如若被释奴死后既无遗嘱,又无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有权继承其财产;而若该释奴立有遗嘱,或有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不《十二铜表法》5得染指其遗产。释奴必须在遗嘱中将其财产之半数赠子保护人;如果释奴临死时没有留遗嘱,保护人可以按法令规定对其半数遗产照取不误。《最高法官令》(公元2世纪初)A.适应了帝国统治的需要B.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C.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故A项错误。B项,由题目中“则保护人有权继承其财产”“释奴必须在遗嘱中将其财产之半数赠予保护人”可知,奴隶的保护人就是奴隶主,因此表格反映出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故B项正确。C项,表格的主旨并不是反映法律体系的完善,因为没有对比参照物。故C项错误。D项,表格中的法律规定,一定程度上会激化奴隶与奴隶主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9.《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实现了社会平等B.维护了私有财产C.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6贵族的记忆力”“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本题答案选C项。《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并没有实现社会的平等,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法律一定程度维护平民利益,不是强调维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项。【点睛】《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10.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B.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D.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责任制内阁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职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材料无法体现责任内阁制分权制衡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没有体现出议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排除C项。11.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7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A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B项,根据题干“暂停”“上述”“驳回”“推翻”“允许”等字眼,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关于制定移民限令的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B项正确。C项,题干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12.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A.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B.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C.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故B项符合题意。1787宪法具有对外意义,但材料无法体现这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信息,排除C项;各州对宪法相关内容存在严重分歧,对制定宪法本身没有分歧,排除D项。13.“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但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脱离法国国情8B.不能维持长久C.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D.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A项,根据题干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根据法国实际国情而通过的,而不是脱离了国情。故A项错误。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该部宪法是否能维持长久。故B项错误。C项,根据所学知识,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定共和,这说明该宪法并没有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C项错误。D项,根据题干可知,1875年宪法对于共和派而言,虽未明确规定国家政治体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