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12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瓦解,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不能体现“与时俱进”,D选项有悖于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项。2.时代背景是组成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元素,中国哲学史中历史哲人的哲学便是由它反映而出。一个时代内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等等都能影响于那一个时代内的哲人的哲学,所以哲学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据此推断以下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大分裂大动荡佛教思想中国化B.汉朝初年社会凋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宋时期三教合流理学产生-2-D.明末清初政权更迭阳明心学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西汉初年社会凋敝,黄老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合一,产生理学,故C项正确;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心学的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3.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A.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断狱结合了法律和《春秋》经义的内容,“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在此案的判决中以儒家思想为主,说明两汉时期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故B项正确。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中国法律儒家化从两汉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深入发展,到唐代最终完成,故排除C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符合两汉的历史事实,但和材料无关,故排除。4.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是感性的人文-3-主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是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的思想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A项正确。:“阴阳二气充满太虚”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B项错误。“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出自《荀子·劝学》,不符合材料唯心主义观点,故C项错误。“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属于朱熹理学观点,故D项错误。5.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B【解析】“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明政府的政策对于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故选B;题干中“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是同时发生的并列关系,故AD不符合题意;C的说法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这个题的解题关键是两个:第一,要看选项表达是否符合史实,比如选项C就是一个错误表达;第二,要看选项中的逻辑关系是否和题干中的逻辑相符,比如AD的表达就与题干中的逻辑不一致;所以其中的ACD都要排除。6.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南宋理学思想的盛行有关,南宋时期朱熹将维护君主统治-4-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释为“天理”,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唯君是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学说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并非南宋时期;B选项错误,民主思想的萌发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并非南宋时期;C选项错误,三教融合的趋势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并非南宋时期。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全新的创造”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地方,依据所学可知,理学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这是以前儒家学说没有提到过的,故C正确;A、D项是西汉董仲舒发展的儒家思想就具有的,不属于创新,排除;B项是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理学……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联系所学理学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分析解答。8.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答案】C【解析】材料“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反映的是近代知识分子对王夫之的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C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5-之的主张是否先进,D不正确。点睛: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以转化为“问题意识”,本题可转化为曾国藩等人为什么要重刻、校阅《船山遗书》?是为了保存和宣扬王夫之的思想,这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9.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D.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答案】A【解析】“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明从商获取物质利益算不上什么卑鄙事情,“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符合材料主旨,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家思想精神,故B错误;空谈属于明清时期学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自由、个性、平等属于个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点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的主张。10.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6-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东川节度使要求皇帝政令禁止地方私自印历,他认为这地方私自印历会会违背传统之道,威胁中央的权威,故D项正确;材料与民间的商业行为无关,故A项错误;东川节度使自己统领的就是藩镇,故不可能打击自己的势力,故B项错误;东川节度使的行为是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不是为了垄断雕版印刷技术,故C项错误。11.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宋代,词人的创作……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消费是要付费,反映了商品化特点,这说明宋代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宋代文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世俗化的相关知识。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又称为城市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12.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形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A.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7-B.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C.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D.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元朝时期开式美的追求与元朝时期政治开放有关,清朝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与清朝文化高压有很大关系,说明书法艺术与政治关联,故B正确;其他说法均不正确。13.章炳麟、刘师培等人所主持的《国粹学报》(一九0五年创刊)从表面上看,国粹派是排斥西方文化,提倡中国古学的复兴。但事实上,他们却把近代西方文化中的许多价值和观念都包括在中国古学之内了。这主要是由于A.传统的古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性C.借鉴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做法D.民族危机和时代潮流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章、刘二人将西方和传统相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故A项错误;将西方价值融入古学之内既能够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又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非二者的共性,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从制度上学习西方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