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海南省海口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挑战周王地位的史实,故C正确。武王克商,反映了商朝灭亡,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平王东迁,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诸侯争霸,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王室衰微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2-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姬姓贵族属于同姓诸侯,从其封国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诸侯国分布的地理位置说明西周的疆域扩大了,故③正确,④不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①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将中国社会发展形态划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第一阶段封建转向帝制-3-即是由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转向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阶段,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所以答案选D,A项发生在我国夏代,王位世袭取代了禅让,BC两项发生在晚清时期。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4.有人评价一项制度:“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官制度。关息信息:“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从题干分析可知选官的标准是门第,故与之相关的是九品中正制,故C项正确;A项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B项是西汉时期的“举贤良”,故B项错误;D项是科举制,故D项错误。考点:5.《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期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察举制的弊端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朝制度,该制度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产物,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外朝制度和郡国并行制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是一个选官制度,中外朝制度和察举制无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刺史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并非流于形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4-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可知,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即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但不能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历史记载秉承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与B项说法相反,排除;C项过于绝对化,有些历史随着时间变迁、地貌变化,已经难以找到实物史料,排除;D项符合材料的说法,既有史料记载也有实物史料佐证,更能还原历史真相,故选D。考点:史观史法·司马迁的《史记》·二重证据。7.“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可以分析出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所以本题选C。A中的全球贸易中心材料体现不出;B合理的经济政策不符合清朝自给自足经济的史实;D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朝前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融入世界市场。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自然经济·清朝前期自然经济的世界地位。8.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5-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有直接关系,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中小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明清中小市镇发展迅速,市镇工商业繁荣,带来的的人口的增长。故C项正确;A中衰败错误;B与题意相反;D是宋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9.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著名的“唐三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说的就是唐代越窑秘色青瓷,诗句形容瓷胎瓷质如冰似玉,青釉如千峰翠色。因此选B。考点:古代制瓷业点评:概述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变化项目朝代发展制瓷技术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6-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定窑和钧窑明清瓷器种类丰富10.《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所以选择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11.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孙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选项中ACD均能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只有B选项体现的是农工商皆本的思想,大意是如果没有农业则没有饮食,没有手工业则没有日常生活所需,没有商业就没有宝物频繁出现,所以应该是认为农工商缺一不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1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井田制13.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理论,都作为“邪说”而加以摒弃,反映了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的事实,故答案为C项。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思,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措施1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选A项。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1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结合所学,这有利于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9-行,具有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的作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16.司马迁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流于世俗的一个儒者,这与其他的儒家人物有本质区别。比如他反对在科学知识上附着宗教迷信,认为这会使人“拘而多畏”,他常批评“巫祝禨祥”的思想……这实际上挑战了A.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思想【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了司马迁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这与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背道而驰,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7.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