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射,树上共计有20多只雀与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代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B.麻雀与猴类对小农经济破坏最大C.汉代的仕途开阔权力向下层开放D.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鸟亦称雀,“雀”、“爵”相通,故“射雀”为“射爵”。“猴”便是“王侯”之“侯”,表示物主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体现了汉代察举制下仕途向下层开放的现象,C符合题意;A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B与材料无关;材料反映的不仅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情况,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射雀射猴”的含义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加以作答即可。2.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慰问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A.丞相职权范围宽广B.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D.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答案】B【解析】命题透析本题以汉初刘邦对丞相萧何的防范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路点拨材料中“屡屡遣使慰问”“上必益信君”表明,征战在外的-2-皇帝刘邦对留守后力‘的丞相萧何存在信任问题,反映了皇权对相权的防范,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丞相职权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君权对相权的处理,排除C项;皇权借助于监察机构对相权实行监督,D项材料不能体现。3.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A.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伦理规范,注重纲常明教,道家崇尚自然,与材料“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相符,故可知魏晋玄学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C项正确。材料反映玄学是儒学和道家思想的结合,没有涉及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排除A。魏晋玄学中蕴含着儒家的纲常礼教,与孔子思想存在一致的地方,排除B。魏晋玄学是融合儒、道两派思想而成,不是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排除D。点睛:关于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本题考查玄学,解题的关键是对理解材料“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识记玄学的史实即可。4.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B.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C.大运河运输物资的支持D.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就食东都洛阳……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3-关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杭州、扬州、开封、汴河都属于东南地区,当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由于大运河运输物资的支持,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当时长安仍然是全国政治中心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故D项错误。5.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万市斤。七年,铁总产量近905.3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2。二十八年,内库存铁3743万市斤,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铁矿冶炼水平超过前代B.官营工场规模不及民营C.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D.朝廷鼓励民间兴办矿业【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数据表明明朝铁矿冶炼超过了前代,故A项错误;“官铁占总额的1/2”说明官营工场规模超过民营,故B项错误;明政府“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说明政府限制民间兴办矿业,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官营铁矿在明朝占据主导地位,对民营铁矿课以重税,这说明明政府的铁矿经营政策很保守,故C项正确。6.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雍正年间制定的“冲繁疲难”制度不仅打破了天下州县官尽由吏部选用的权力格局,而且更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选用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变化,故AB项排除。-4-7.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2年4月1915年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912年到1915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称帝,这说明当时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故A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反映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故C错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称帝说明政治民主化遭遇挫折,故D错误。故选A。8.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B.低廉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英国纺织品的倾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描-5-述的是农耕之余从事纺织,但就是这种规模小而廉价的劳动力满足了市场的需要,进而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故选B。A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的落后”的信息,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向中国倾销纺织品信息,故排除D。9.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据此可知,“中体西月”思想在当时A.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B.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C.受统治者倡寻成为主流思想D.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答案】D【解析】“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说明“中体西月”思想在当时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支持,D正确;洋务派是学习器物,维新派是学习制度,A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第二次鸦片片战争之后产生,B错误;当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错误。10.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中可以分析出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开始”;B项是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是指华北事变,排除。1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A.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6-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一南昌起义诞生的新型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故C项正确;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的军队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领导权,故B项错误;D项是指国民革命军,故排除。12.1948年4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A.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B.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D.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解放战争期间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说明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故选C;材料体现不出解放区经济的破坏,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材料体现不出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排除D。13.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以及大会代表和政府委员均有一定的民主人士等信息来看,这次会议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排除A项;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标-7-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点睛: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次讲话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提出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14.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年度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4.34%8.05%12.34%1.74%1.59%7.84%4.57%1.2%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D.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从1953年起,国家实施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一五计划”,农业服务于工业,因此此时农业生产产量降低,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机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此时的农业正在进行改造,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并高度关注时间信息。15.公元前5世纪末,亚西比德煽动性演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