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A、B层学生都做;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其中31题A、B层学生都做,32A为A层学生必做,32B为B层学生必做。33附加题10分A、B层学生都可选做,满分为100分(附加题计入总分,但满分不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选择题区域,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此竹枝曲反映了A.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B.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C.古代灌溉工具的发展D.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缫丝才罢妇犹髽,两足如霜踏水车”可知,这位寡妇虽然还在披麻戴孝,但仍得不停地劳作,缫丝完后又得踏水车灌溉农田,因此,此《竹枝曲》反映了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故A正确。此《竹枝曲》反映了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而不是耕织结合的小生产。故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灌溉工具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故D错误。2.《尚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上述赋税变革表明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B.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C.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2D.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说明对粮食收成进行收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废除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的开始,故D项正确;材料中是废除井田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奴隶制所有制向封建私有制转变,故B项错误;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错误。3.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茶叶成为农民主要变化,排除C。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4.《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由此可知,宋代东京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3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可见东京商业繁荣,东京是北宋都城,是北宋的政治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符合题意,故B正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城市治安出现混乱材料没有体现,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故D错误。5.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①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②市坊制度开始瓦解③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反映了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①正确。市坊制度开始瓦解是在唐朝后期,②不符合题意。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说明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③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的监管,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6.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裘,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B.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C.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4D.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结合所学知识,明代的轮班匠可折收银两,使匠户得到了相对的自由,服役时间大为缩短,这对私营手工业是有利的,故C正确。官营手工业的衰落,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是明朝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与材料无关,B错误。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D错误。7.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深远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可知这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故排除。材料只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故C项表述错误。8.据史学家考证,唐代来华传播“大秦景教”者屈指可数。元代来华的传教士人数较唐代虽有增加,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事实是A.我国古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传教士是西方国家侵华的先锋C.古代中国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答案】D5【解析】【详解】从材料“元代来华的传教士人数较唐代虽有增加,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从1552年可以联系到所学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可以知道新航路靠谱导致欧洲来华传教士人数增加,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故D正确。明清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对外开放政策,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传教士是西方国家侵华的先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排除C。9.该国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皮毛、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该国商船转运,经该国商人转手销售。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16世纪的西班牙B.19世纪的英国C.18世纪的美国D.17世纪的荷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该国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由于荷兰人对外运输发达,被人称为“海上马车夫”,故答案为D。西班牙、英国和美国都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10.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32年,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以上英国历史上的改革最能反映A.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B.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C.立足改善民生进行改革D.开始推行福利国家政策【答案】A【解析】6【详解】材料信息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资产阶级、工人和工厂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故A正确。材料从工业资本家权利,妇女和不满10岁儿童不得下井劳动、工人宿舍问题等进行变革,而不是民主制度,B错误。从材料“1832年,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看是政治权利而不是民生,C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福利国家政策,D错误。1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1873年唐廷枢上任,在短短三年间,招徕商股、整章建制、购买洋船、开拓海内外航线,使招商局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这表明洋务企业A.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一定程度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求索【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国内运输,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也就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封建自然经济的相关信息,所以无法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A错误。轮船招商局是官办民用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材料中没有提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无法直接推出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建立轮船招商局属于向西方学习,但无法直接推断出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D错误。12.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C.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7【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材料,侵占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农业不断走向商业化,故C正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开始逐步解体,其主体地位也趋于崩溃,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恶劣并不能解释“商业性农业”得到发展这种现象,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传统,不重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3.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C.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D.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答案】C【解析】【详解】丁段是1937年到1949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结束,受到日本和本国反动统治的双重打压,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受到美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统治的双重打压,故答案为C。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A错误。乙段是一战期间列强是放松了对华商品输出,而不是“停止”,故B错误。丙主要是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D错误。814.甲午战后,在“实业教国”思潮的推动下,清末状元张謇等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从而使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实业教国”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C.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甲午战后”和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刺激一部分开明人士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即“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故A正确。根据题干“甲午战后”和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一部分开明人土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不是“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是“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的影响,而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实业救国”思潮体现救亡图存的主题,和民族危机加深有关,和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15.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A.乡村自然经济已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