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范围第一、二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2.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A.周幽王的荒唐B.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C.周王室的衰微D.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3.《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确立B.铁犁牛耕的运用C.赋税制的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4.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些改革A.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B.抑制了土地兼并C.使齐鲁先后成为霸主D.打击了豪强势力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6.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2-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A.秦汉丞相位高权重B.秦汉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8.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们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9.《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10.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11.太和九年魏孝文帝正式下均田诏,大意谓:“富强者并兼山泽……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据此可知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所受土地农民均可自由买卖C.根本目的是维护农民利益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田赋12.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在土广民稀之处,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给百姓耕种;地狭之处,可让百姓迁徙到地广之处,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准“避劳就逸”。据此可知,北魏政府-3-A.已认识到人地矛盾突出B积极推广传播农耕经验C.意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D.赞许百姓自发开垦荒地13.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A.皇权走向了衰落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C.出现“垂帘听政”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14.对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宋代范祖禹在《唐鉴》一书中认为:“太宗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意:接受其谗言),事不师古,不足为后世法也。”该观点①符合传统的儒家思想②否定了唐太宗的贡献③体现了狭隘的民族观④肯定了唐太宗的地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15.据《贞观政要》载,唐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由此可见,唐太宗设置中书、门下两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散相权以保皇权B.防止尚书省决策出现错误C.相互监督,以防出现错误D.使中央能有效地管理地方16.《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17、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8.唐朝人孟郊在两首诗中描写了自己从失落与悲观到欣喜与得意的心绪变化。与他心绪变化紧密相关的制度是()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4-《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科举制19.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0.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A.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B.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C.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D.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21.魏晋时期,朝廷一般会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其籍贯所在郡的中正官,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分高下九等,成为授官依据,这就是所谓的“九品官人法”。由此可见,“九品官人法”A.能体现统治者选贤的用意B.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C.始终被中央政府严格控制D.表明了政权的开放性22.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权威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形成C.选官制度的变革D.文化专制空前加强23.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5-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2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①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④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据刘响《旧唐书》记载:(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甫镈)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事中有审议权B.给事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C.给事中有否决权D.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26.《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2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8.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③“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9.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设置郡县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D.休养生息30.《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削弱王国势力C.增加税收D.实现民族交融-6-31.《汉书·叙传上》记载:“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33.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旧唐书·高祖本纪》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秘书温大雅著)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34.读下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中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7-3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36.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