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1.1837年,英国出现了一份要求进行议会改革的文件一《人民宪章》,主张实行男子普选权,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议员领取薪金。此诉求的群体是()A.工业资产阶级B.农民C.工业无产阶级D.贵族2.“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形成了议会下院与国王的分权。议会仅仅夺取了立法权和财政权,行政大权仍然是国王的“世袭领地”。但国王为了便于推行其政策,不得不从下院势力最大的(即多数党的)议员中选用大臣。这表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C.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D.“议会至上”得以确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C.有独特的议会传统D.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4.麦迪逊在1787年2月的一封信中指出:“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这反映出麦迪逊()A.致力于革除联邦体制弊端B.极力维护和挽救邦联体制C.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D.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5.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2-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这体现了美国()A.总统权力至高无上B.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C.司法权制约行政权D.运行机制中的权力制衡6.针对独立后初期美国的局势,斯大林曾指出:“北美的这些殖民地为了一定共同利益,彼此之间结成了邦联,但是,这些殖民地仍不失为是独立的国家单位。”其意在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受英国的影响大B.邦联制存在弊端C.保证了主权完整D.中央政府的强大7.某学者这样评价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的目的并不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表明,该宪法()A.是各大党派相互妥协的产物B.使资产阶级丧失政治主动权C.使共和成为国民的共同追求D.解决了法国不同阶级的矛盾8.德国统一后普鲁士不仅是“邦中之邦”,而且成为帝国中的主体邦。大多数德国人都承认德国的统一全靠这个普鲁士军人邦,德意志帝国无疑是普鲁士的“扩大版”。这一现象导致德国()A.帝国体制充满矛盾B.走上军国主义道路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D.各邦之间联系较少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3-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这一规定()A.使皇帝能够凌驾于联邦议会之上B.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战争成果C.确保了联邦成员享有独立立法权D.适应了德意志经济发展的需要10.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该看法()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夸大了文化观念的影响C.说明了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D.强调了中英冲突的偶然因素11.近代某西方传教士指出,自清初南怀仁传教士之后,中国江南地区传教陷入困境。但现在“所有江河都将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可以把传教士一直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促使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1831年11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并发布宣言称:“真正自由的霞光从今天起照耀在我们城市的上空,任何东西也遮不住它的光彩。"这说明在法国()A.工业革命使民众注重经济诉求B.社会变迁呼呼工人阶级联合C.社会主义成为起义的指导思想D.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已经觉醒-4-13.《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但是到1872年马克思却谈到:“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这一变化说明()A.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B.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尚未诞生C.无产阶级只能“暴力夺权”D.《共产党宣言》缺乏普遍指导意义14.巴黎公社对参选代表的资格、职权和罢免程序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若人民不满意,可随时更换代表,还把农民阶级也纳入了政治版图。这说明巴黎公社()A.群众基础的广泛B.将民主推向全国C.消灭了阶级剥削D.践行了民主原则15.西方学者E·T·博罗金说:“俄国1917年革命的目标,是反对完全衰老的亚洲封建主义,同时反对已经发展起来的私有制资本主义。它的使命是为农民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和在国有制统治基础上建立社会化生产创造条件……它客观上可能成为而且已经成为导致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使命。”据此判断,E·T·博罗金认为十月革命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社会B.否定封建专制C.建立国家资本主义D.反对资本主义16.1917年3月31日,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在彼得堡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我们是否已经成熟到足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了?没有……这个时期将会到来,推迟它对我们有利。现在我们的力量还不够。”这说明当时()A.临时政府得到广泛支持B.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C.和平夺权意见占据主流D.布尔什维克内部存在分歧17.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5-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18.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表1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表1内容出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6-20.《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施土地平均使用制,实行圣库制度,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这些规定()A.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推动了小农经济走向解体C.顺应了近代化发展要求D.体现了中国古代大同思想21.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允许地方督抚设局劝捐,对华商货品征税,初期税率大体按货物价格值百抽一,后由地方督抚自定,随意征收,除少部分上缴中央,其余由地方自行处置。这种做法()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推动了中国商业税制进步C.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D.增强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2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字、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23.甲午战争开始前,日本媒体发动新闻宣传战,向世界宣传朝鲜独立论、义战论。他们还鼓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说该战纯粹是文明消灭野蛮,是对中国百姓的救亡。日本精心的宣传策划赢得了世界的普通理解与支持。这表明()A.广播已运用于舆论宣-7-传B.世界各国普遍支持日本C.舆论战着眼于传统文化D.先进制度对腐朽的胜利24.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一切勿加中国以不公平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A.改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B.使西方列强平等地对待中国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25.义和团采用刀枪不入的理念和简单易行的降神附体仪式,借以吸引民众以推动其广泛传播。这说明义和团()A.盲目排斥近代科技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C.忽视政权组织建设D.没有形成统一领导26.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7.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捣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也均因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8-明当时()A.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镇压C.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D.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8.20世纪初,清政府发现新式学堂里“学子合群,辄腾异说,相濡相染,流弊难防”,哀叹“育オ之举,转为酿乱之阶”,于是不断采取“整顿”措施。这说明清末新式教育的发展()A.导致民主革命潮流风起云涌B.引发了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C.促使民权主义观念深入人心D.削弱了专制统治的政治基础29.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揭露清政府借辫子来残杀民众的血腥行为。即使仍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也自愿剪掉辫子,“表示自己是中华民国的公民,而不是清朝遗民,更不是日本国民”,更有甚者,当他们在剪辫时,还“鸣放爆竹”、“办酒宴”。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日本暴行激起台湾民众不满C.南京临时政府推动习俗变革D.新政权强化民族意识和认同30.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9-护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31.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政治革命,亦是种族革命”,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B.推翻了满洲贵族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C.结束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实行平均地权,完成了社会革命32.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A.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3.经历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算有了‘社会’。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感C.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联合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34.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最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